刘海中心不甘情不愿,怒视一眼江国庆,然后吩咐妻子,”你拿钱来。”
尽管她极不乐意,但顾及面子,只好起身去取。
没过多久,桌上摆满了12张面额很大的票子。”记得哦,欠我们家十八块。”
刘海中冷冷地抛下这话,端起水杯,气呼呼离去。
江国庆充满感激:“二爷多谢,稍后我就拿借条上门还款。”
旁人看了都一阵寒气袭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江国庆竟向二叔一家背负着如此之多的债务。
随后众人的目光转向了易中海。
众所周知,对于大叔回家而言,江国庆背负着更多的债。
易中海挑了挑眉毛,问道:“一台缝纫机的价格是多少?”
“嗯,280元,我有问过的。”
江国庆回复。
易中海深呼吸后,皱着眉说:“你本来就没多少钱,能不购买这些物件么?”
“但我的票据已到手,如果不买就是资源浪费。”
江国庆递上票据,愁容满面。
其他人也伸长脖子注视票据,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在这个时代,只有票券,单纯拥有金钱也不够购置一切。
整个大院,只贾家有台缝纫机,这是秦淮汝嫁给贾家时,使用老贾的节余资金购买的,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政策还能买到。
见大家都在凝视着他,易中海犹疑一下,但最终决定让大婶去筹钱。
不多时,大婶拿着大量的钱走来,交给了江国庆。
这时,易中海提醒:“你以前欠我185块。”
“加上新购这280块,总计465元,应该能偿还未久了。”
他说。
江国庆数过钞票后回答:“没事的,我还年轻,将来再慢慢偿还。”
他把钱揣进兜里,继续道:“这些物品是为了迎娶媳妇准备的,机会难得,自然不能错过。”
“确实如此。”
易中海神色稍缓,赞同点头。
借钱容易,获取票证却难,全轧钢厂每年仅分得少量的。
江国庆能够弄到这些,实属不易。
江国庆说:“目前债务太多,只能每月慢慢偿还,不会催促大大叔急着还款吧?”
“没关系,我们家平时开支不算太大,你就慢慢还就好。”
易中海回应。
钱已经借出了,再心疼也是事实。
干脆一些为好。
何雨柱和许大茂旁观此事,看着别人家的际遇,心中酸甜苦辣。
何雨柱虽有自己的存款,却拿不到票据。
他居住的四合院是全中最优质的,倘若摆放上那珍贵的三转一响,必定增脸。
而对许大茂来说,他更为看重江国庆与领导的良好关系。
陪领导吃顿饭都能让他自豪好久。
若是能从领导那儿拿到票据,炫耀起来,他在江国庆和何雨柱面前能趾高气扬许久。
下班回家后,江国庆当即写了一张欠条,预备夜晚交给易中海和刘海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