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屋子就是个窝棚,夏天还行顶多是蚊虫多点。
冬天最难熬,四下透风还没有厚衣服厚被子。
能活这么大真的很不容易。
时萋觉得程家那两口子大约没安什么好心思,也许存着让程实自己自然死亡的打算
毕竟养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带子”之后,程实就成了没用的。
她活着,他们就得提心吊胆。
当然这只是时萋的猜测。
但,人心复杂,一切都有可能。
“说不准孩子不丢,也活不过今年了”
听了时萋的分析,竹子很是气愤。
人怎么可以坏成这样,你不想好好养,别偷人家的娃儿呀!还给人家呀!
她势要盯紧了监控,好捉住那俩人的小辫子。
时萋满意的勾了勾嘴角,看着竹子气鼓鼓的忙活去了,感到很是欣慰。
小劳力安排妥当,她只等现成。
在家稍微休整了几天,接待了几波上门探望的亲戚后。
刘家的日子就步入了正轨。
找回孩子的刘父刘母充满了干劲。
等时萋上了学的第二天,便决定要努力挣钱了。
以前孩子不在家的时候也就算了,他们吃的差点,住的差点都无所谓。
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了闺女,闺女又在外面吃了那么多苦(凭借自我感觉猜测)。
现在孩子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身边,一定得让孩子过上好日子。
为了方便接送时萋,两人商量了几日,最终没有选择去亲戚介绍的单位打工。
上班的话,肯定是没有学生回家的早。
即便时萋表示自己能够独自来回,她父母依旧坚持要接送。
刘父便决定自己弄个小摊,卖点小吃之类的。
这样时间灵活,说走就能走。
小城市这边的生活节奏缓慢,街道也没有大城市那般拥挤。
上了初中的学生,由家长接送的并不算多。
特别是她这样的初二学生。
时萋给刘父刘母做了几次思想工作,见夫妻俩眼巴巴的望着她。
也就无奈不再干涉二人继续接送自己了。
这是丢孩子丢出了心理阴影。
几句话是无法劝动的,只能靠时间去消磨两人心底的担忧情绪。
她只是觉得每天接来送去的,太过麻烦。
不过等时萋在操场上远远看见校门外伸长脖子张望的妈妈\/爸爸,待见到她之后便立即露出笑容。
她就不再提自己走的事了。
只要这两人觉得开心就好。
刘父的小吃摊子是做夹饼的。
夹饼并不是北兴这边常见的吃食。
刘父刘母这些年走南闯北的,接触了许多其他城市的特色。
夹饼的制作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食材新鲜,用料好。
味道就差不了。
刘家两口子把小摊拾掇的干净,即便夹饼摊子上有许多油炸的食物,会溅出来油点子,也很快被两人顺手擦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