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下马,扶起跪地老者。
“老人家,请跟我来。”
楚辞牵着老人的手,来到由北镇抚司校尉看守的马车旁。
“老人家您看清了。”
楚辞抽出一旁校尉的佩刀,直接划破一辆车的帆布。
白花花的大米,顺着划破的口子哗哗流到地上。
老人看着眼前的大米,情不自禁的跪在地下。
颤巍巍的用手,捧起地上的米,把脸埋在上面哭了起来。
其余的灾民也跟着纷纷哭了起来。
围观的群众,也忍不住眼眶发红,跟着抹起眼泪。
在这个年代,粮食是什么?
粮食是命,是一切,是活下去的希望。
那些想看楚辞笑话的王公大臣,皇子郡主,识趣的偷偷离开。
楚辞如愿的带着二十万灾民,浩浩荡荡的向星落平原进发。
而这次护卫的,除了部分镇抚司校尉。
还有二百名,当初跟楚辞一起回来的黑旗军。
这一路还是很顺利的,出了虎牢关,李虎儿早带着大队人马等着他们。
队伍朝着云雾山的方向进发,楚辞也难得放松一会。
“殿下,你带这些粮食不够吧?”
李虎儿纵马来到楚辞身旁问道。
“云雾山那十几万人,靠的都是他们寨子里的粮食。”
“都吃的差不多了,现在又来二十万灾民,就您带的这点粮食怕也就撑十天。”
李虎儿虽然名字带虎,但是心思还是很细腻的。
“放心,十天之后粮食必将源源不断的运来。”
楚辞胸有成竹的说道。
在中州这边,吕轻侯坐镇北镇抚司衙门,工地旁的棚子里。
棚子前写着“北镇抚司,高价收粮。”
正常情况下,一石粮食是十两银子。
楚辞出的是三十两银子,买一石粮食。
但是帝都的各大商家,都接到了商会的命令,不准卖粮。
可这三倍的价格,实在是太动人心。
很快中州内的河东郡,上党郡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两个郡的粮商,尝试着运来几车粮食。
很快吕轻侯就以三十两一石的价格,全部收了。
听闻这个消息,一瞬间让两地粮商都打了鸡血。
立刻搜刮所有的库存粮食,每家粮商都是上百车起步。
而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快速的飞向中州外。
外地的粮商也眼红了,前两天看到北镇抚司发的通告。
他们还无动于衷,怀疑消息的真实性。
现在则是怕去晚了,人家收够了。
特别是川州,在当地杨家的鼓动下。
上百艘装满粮食的运粮船,连夜开拔。
沿着运河朝着帝都驶来。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有粮车,粮船纷纷朝着帝都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