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们需不需要回一趟洛阳?”
距离洛阳不远的长安,陈冬也在询问天子此事。
平时没什么军国大事,您四处跑跑也问题不大,现在这都已经是决定大晋要发兵月氏了,咱真的不需要去洛阳吗?
小白翻着教材,淡定回道:“不用,洛阳诸公会安排好此事,所有公文发往西北的,也会途经长安。”
去什么洛阳,要去也是办事的人来长安。各种府衙和官邸还没修呢,他们要来就来吧。
看陈冬还是很担心,小白安慰他,“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洛阳诸公可比你我要清楚的多。周祀率兵去前线,伊平和王归在后给他支援,朝中还有太尉、丞相他们,宽心些。”
这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油条们了,不比小白自己这个工龄三年的皇帝靠谱得多,他还是抓教育吧。
“最近长安里头,听说也有很多人想要来长安小学上课?”
陈冬天天跟着小白,这事他不清楚,但是刘德清楚。
“一开春,陛下就亲自来为长安小学的开学来讲话,那时候长安里头那些本地人还不信任陛下呢。
陛下招生都是招的小门小户,要么就是在建城时候表现优异的工匠,那些人觉得自己和家里孩子来这里上课不雅。”
说到这里,刘德都觉得长安人不知好歹。
这可是他们陛下特意请了上雍学派的学者来做老师,自己亲自教授的知识。
这等无上知识,长安人居然还挑三拣四,真是不识好歹。
“不过他们听说小学教授的语文教材是洛阳学宫众贤者们编纂而成,数学和科学知识是您亲自教授,就有些后悔了。那些洛阳小户的孩子每天放学,都会结伴在路上唱学到的诗歌,小学里的功课和体育课学什么也被传出去了……”
所以那些洛阳大户们就有些后悔了。
他们不送孩子过来,除了自恃身份在那端着,另一重原因是天子在长安直接高价砸钱买地,强买的那种。
虽然天子买了地,他们还能再长安房子里继续住,但是地的所有权是天子的,他们只有房子的居住权,住在天子的地上,这安全感太少了,以后随时都有被天子赶出长安的可能。
他们也不想卖,但是买家是天子,天子甚至还是重金高价买的,这就算是想找洛阳高官来抱怨都没得可抱怨的。
去年长安小学在建的时候,长安府尹就和他们这些城中大户说过这事,还特别说了来上课的是上雍学派的核心弟子,提醒他们别错过机会。
一开始,城里人也不是不心动,但是后面一听小学里除了孩子还有大人跟着一起学,他们一对照这个学生的身份构成,就觉得不行,不让孩子去了。
现在长安小学开起来了,去上学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上下学,他们口中偶尔漏出来的一些学校知识,都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
同样的年级,没什么区别的资质,去了长安小学的孩子,每天都能稳定进步的学知识,从识字到识文,背诵诗歌和各种歌谣,熟诵各家学派精华的知识,还有每天学习进步一点的基础数学,更别提那些他们都不知道的科学了。
听说数学和这能解释万事万物运行之道的科学,可都是天子亲自编纂的教材。
大人们还能再多端一段,但是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念了长安小学的孩子每天都在交流他们的功课,自家孩子也学,但是学不到数学和科学,跟他们就玩不到一块去。
人家背乘法表,画三角形,说的都是雪和雨是怎么来的,植物为什么能开花结果,他们家孩子只能在旁边张大嘴听。
时间久了,孩子里也是会有鄙视链的。
这些大人能忍住再看看长安小学的情况,可也抵不过家里小孩一天天的哭闹。
只是他们也知道这时候中途进去不太好,还给长安府尹送礼,想托他办这事,结果是府尹都没敢收礼,说小学有固定的教学进度,想插班插不了,都别说等下学期了,只能等明年。
好不容易决定来给自家孩子报长安小学的人家傻眼了。
长安府尹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他也没办法。
他自己都把几个儿子和孙子一起送进去读一年级了呢,以后孙子读上来去洛阳学宫,儿子们做小学老师,全方位支持陛下的政策,把追随圣意展现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他都这样了,长安这些老伙计都跟上,现在还想找他开后门。
别说他没有这个开后门的权力了,就是有,这也不可能给他们开。
只要富的做个人,小白也没想过干再分配的事,听了这些长安大户的事,他一笑了之。
“明年他们想要入学,来报名即可。”
……
河套地区忙着种植生产和围绕畜牧业搞手工产业,蜀地在种田、煮盐、修水利工程,西北忙着筑城屯兵,长安在搞教育、城建,洛阳在搞政治、文化,朝廷实控的地区忙忙碌碌,远在外面的诸侯国也不见得有多安逸。
代国,代王第五午止去年年底抱上了儿子,正开心着呢,洛阳朝廷就送东西过来了。
昭明三年的日历和一沓厚厚的信封。
天子给了他一封信,当然,不是什么兄弟情深拉家常,第五小白这个弟弟就没和那个兄长情深过,先太子把他当儿子养,也不算兄弟情深。
除了开头还算问候了一番,说了句“代王吾兄安好”,后面就全是他要第五午止干的活。
让代王直接去隔壁蓟州找杨颂,请杨颂帮忙借几个工匠来升级他代国的农具。
杨颂现在也算是大晋的传奇人物了。
蓟州民乱,他一个多少年都白身的旧齐人,靠一封上疏一跃成了蓟州郡守,昭明元年在蓟州大搞生产,推广新农具,安排家里缺少劳动力的人组成生产小队,亲自带头下田耕种。
赶上没什么天灾,这一年就让不少找朝廷贷款买农具和牛的人家都还了一半的钱,来找蓟州郡守府定农具和牛的人更多了。
第二年,他继续安安稳稳的大搞生产,靠着洛阳对蓟州的抚恤政策和改了的田地税收政策,蓟州现在是除了人口元气大伤,农业发展的势头可不得了。
别看杨颂现在只是个地方郡守,按照他的能力和能跟着百姓一起下地亲耕的个性,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他以后就是一州州牧或者能入洛阳成为五公六部长官的。
郡、县等地方长官都有朝廷督促,但他这个诸侯王也需要以身作则,主动自己来给自己手里的农户升级替换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