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民众只怕就真被放任,群起而攻之,清丈官也一定会视而不见。
盖棺定论的时候美言两句,暴乱只怕也会被称作为替天行道罢。
而既然他们替天行道了,自己不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既然十恶不赦。
抄家罚没不也理所应当吗。
想到这,士绅额角的汗便止不住的往下淌。
哪怕有些脑子不灵活的,想不明白,他们身边的账房管家也不敢让他们再糊涂下去了。
一瞬间,这些脑满肠肥的士绅们都不得不急速运转他们的脑瓜,思考起问题,到底要割让多大的好处,才能让这些清丈官网开一面。
但不管怎么思考,现下的服软是迫在眉睫的。
清丈官似乎也体会到了民意,轻描淡写的问询道:“王\/薛\/吴……老爷,如今民意汹涌,检举之事可是确有其实?”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士绅老爷们面对各自划区的清丈官,无不缩着尾巴,捏着鼻子认道:“大人,草民一时糊涂触犯了大明律,干下了这些蠢事,但草民当真是无心之失,愿为犯下的罪行偿罪。”
“还望大人开恩!”
听到这,原本还在奋笔疾书,以为要顺着这些检举线索,花费长时间的时间精力依侦查落实实证,才能对这些士绅动手的待选官们都懵了。
“大人,您看这!”
亲身体会参与,亲手揪出毒瘤,为民请命待任官员们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这些代选官还是很倾向于将这些为富不仁,偷逃赋税,恶行累累的士绅明正典型的。
这些历经了生活磨难,仍旧向学读书,又承蒙了太子恩泽得以中举的寒门士子,那个不还保有三分为民请命的热忱呢。
然而。
各区主事的清丈官们却目光冷冽的看向了区内的士绅老爷们,问出了一个大略相同的问题:“既如此,此番的判罚,本官参照太子殿下诏令及大明律,令你三倍偿还一干苦主应有之偿。”
“交出一干涉案人等,依罪,该判则判,当斩则斩。”
“五倍追缴所欠朝廷赋税,并处二百两罚金。”
“汝可有异议?”
一干士绅听道者判罚,虽一个个都面露肉疼之色,可面对这汹涌的民怨,以及磨刀霍霍的清丈官员及周遭小吏,衙役。
能有个活着脱身的机会就不错了,哪里还敢拒绝。
当然,这些判罚只是针对兼并田亩在五百亩以下的士绅地主。
按照上面的意思。
个人名义五千亩以下的地主,可活命,但每过一千亩,所罚没的赋税和罚金就得增加一倍。
到了五千亩以上。
皆斩。
抄没其家。
这不是朱标或是常升心狠。
而是常升从过往的奏章就了解到了一个实情,在老朱成功光复中华之际,收腹的北地中,别说那些田亩在五千亩以上的大地主,就是田亩数过千的地主家,基本上都被他那便宜老爹及徐达杀干净,以充粮草了。
这些地主是善是恶,已经无从分辨。
可对那些之后能在这短短的时十数年间,就将自身名下的田产从不足千亩,扩充到五千亩以上的地主。
常升只有一句话。
呵。
取死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