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余金凤娶不娶她的追问,李文的内心充满了犹豫。他的记忆尚未完全恢复,对于他和余金凤的过往仍有许多空白。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不敢轻易给出承诺。
“金凤,我现在还不能完全记起我们之间的事情。”李文诚恳地说,“我不想因为这样就草率地做出决定。”
余金凤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她理解李文的困境。她知道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宝贵,没有记忆的支撑,任何承诺都可能变得脆弱无力。
“我明白,你需要时间。”余金凤抹了抹眼泪轻声说道,尽管她内心渴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但她不愿给李文带来额外的压力。
自从五年前她丈夫意外走后,余金凤一直生活在流言蜚语之中,她真的是太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了!而李文就像是她生命中的一道光,她想抓住、死死的抓住!
李文感激余金凤的理解和支持。他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心里暗下决心,要尽快找回失去的记忆,弄清楚两人之间的关系和过去的承诺。
“我会尽力去回忆起我们的点点滴滴。”李文说。
余金凤点了点头,她相信李文会尽力而为。两人相视而立,虽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此刻的默契和信任却是坚不可摧。
余金凤回去了,李四回到自己的小屋,甩了甩脑袋,打开了余金凤送来的篮子,里面有两个菜两个窝窝头,一个炒土豆丝,一个腊鱼尾巴。
李四试了试,味道还不错,这年头能够有一荤一素,就算是好伙食了。认认真真的吃过饭,李文就开始拿起书本复习了起来。
接下来的两天,李文利用《记忆重构》秘籍,不仅恢复了记忆,还将十本书从头到尾背了下来。
他发现《记忆重构》的内容确实是可以增强记忆力的,只不过这秘籍等他看完之后,系统就自动回收了。看来这种超越时代的产物,系统也不敢随意投放,引起时空巨变。
李文的记忆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增强,怎么看都像小说中所说的“过目不忘”的天赋!
从张华那里获得了机械厂入厂考试的十多本参考书籍,摞起来足足有一尺厚。
这些书籍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去学习和理解。然而,对于李文而言,有了《记忆重构》秘籍的帮助,这些书籍的内容就像流水一样流入他的大脑,而且记忆得异常牢固。
李文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每天清晨,他都会比往常更早起床,开始他的学习计划,直到半夜才休息。
在学习的过程中,李文发现自己不仅能够记住书本上的文字和图表,甚至连书中的错误和印刷的瑕疵都能慢慢推理出来。
他的记忆力已经达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晚上,他甚至能够在梦中回顾白天学习的内容,并在醒来时还能记得每一个细节。
这种能力让他在学习时如鱼得水,书籍中的知识和信息被他迅速吸收,使他的技能水平飞速提升。
考试前一晚,李文拜访了张华。张华再次递给他一叠精心准备的重点资料,但见到李文扫了一遍资料就还给了张华。
“华哥,你给的这些重点我都记住了,我想我不需要它们了。” 李文带着微笑说道。
张华诧异地打量着李文,他几乎没见过有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有如此大的转变。他忍不住问道:“李文,你都记住了?这怎么可能?这一摞书可比中专三年的课本还厚呢!”
“华哥,我跟你说实话,你可别不信,其实我脑袋受伤了之后,虽然记不起以前的事情了,但是这记眼下的事情几乎是过目不忘了!” 李文解释说。
张华听李文这么说,自然是不敢相信,于是拿起手中的资料随便翻了几页让李文背诵,没想到李文还真的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
张华手里的书本都没握住,掉到了地上,嘴里还喃喃道:“怪哉、怪哉!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次日,张华带着李文来到了京城机械厂。
这个厂子占地五百多亩,是一个万人大厂。
两人进了工厂大门之后,直奔行政楼,路上张华顺嘴问及李文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是否有信心,李文坦然自己已经将资料全部记住。
张华虽觉得李文可能过于自信,但想到只要李文能记住他给出的一半重点,通过考试应该就不成问题,因此他没有过多追问。
考试在当天下午举行,只有一场,可足足有三十多人参考。李文深呼吸一口气,在张华的目送下走进了考场,他调整好心态,平静的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很快,试卷就发下来了,不过当看到了试卷的那一刻,李文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