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秦胜利和秦春花就早早起床了。
他们两个孩子要赶到村里的大食堂帮忙。
李文迷迷糊糊的听到两人关门的声音,然后翻个身又继续睡了。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村里已经开始敲锣催促大家上工了。
李文也终于挣扎着起床,往外一看,这时天才蒙蒙亮。
李文随手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洗了把脸,然后就跟着人群,汇聚到了村口的大锅灶前面排队领早饭。
今天的早晚和昨天一样,一个玉米面窝窝头,一碗咸菜汤。
李文接过早餐,三下五除二就将这些东西吃了个干干净净。
过不了多时,又是一阵铜锣响起,大家便朝着大工地走去。
出发之前,村长特意将新来的小伙子五人编成一组,并且安排村里的生产小队长一人负责带一个组。
李文被编在了第三组,负责带他的生产小队长叫秦爱国,是个三十多岁的精壮汉子,胳膊上的肌肉鼓鼓囊囊的,一看就是干力气活的。
秦家村就在潮白河的边上,走了一半个小时左右,大家就来到了潮白河的河滩上。
此刻的潮白河正值枯水季节,李文放眼望去,河滩上扎满了苇席窝棚。
修水库的工期十分紧张,周边地区的工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带着苇席,背着铺盖,就汇集到了这里。
由于没有足够的房屋安置,工人们只好在地上打上木桩,围上苇席,然后在糊上泥,建成了成百上千个窝棚。
这些窝棚里铺上一层玉米秸或高粱秸,再铺一层杂草,就成了地铺。
说是宿舍,其实也就是荒郊野外。冬天没有炉火,夏天蚊蝇乱飞,下雨时雨水渗过窝棚漏进屋内,刮起大风,满天灰沙迷得眼睛睁不开,早晨起来被服上满满蒙上一层灰沙,条件十分的艰苦。
李文一边打量周围的窝棚,一边跟着秦爱国往前走,一直走到最前面的河口处,才停了下来。
现在是5月份,京城地区的雨都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也就是说,6月底密云水库的几个主坝和副坝就要迎来汛期的考验。
水库工程进入了“与洪水争先,确保汛期拦洪”的最关键时刻,水库工地指挥发出了“一定要在汛期前把大坝修好的”战斗口令。
秦爱国将小队的人聚齐,宣布今天的任务是推小车,从平地挖土往两边分,再推着小车把土运走。
和他们一起干这样任务的人大概有三万人,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朝阳照射下,李文看到了数不清的忙碌身影,他们在巨大的工地上像一个个蚂蚁一样来来往往的搬运着泥土。
就在李文干劲十足的投入到推小车的工作中时,立刻就遇到了问题。
堆满土的小车重达两三百斤,李文根本掌握不了平衡,他一推起来车就东倒西歪的。
才推出去几十米,李文的额头上就渗出了汗珠。
他的双手紧紧握住车把,试图找到那个平衡点,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那辆装满土的小车就像一头倔强的牛,怎么也不肯顺从他的指挥。每当他以为找到了平衡,一推起来,车子就又开始摇晃,甚至有几次,他差点被车子拖累摔倒。
一旁的秦爱国看到李文的囧态,赶紧走过来对他说:“小李,你的姿势不对,要这样…”
秦爱国给李文示范了正确的推车姿势,并告诉李文如何利用身体的力量来控制车的平衡。
李文按照秦爱国的指导,尝试调整自己的姿势,虽然还是有些困难,但他已经能够比之前更好地控制小车了。
然而,推车的工作量对于李文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一天下来,他的手上磨出了几个血泡,脚也因为长时间站立和走动,开始出现了酸痛感。
李文本想放弃,但是周围所有人都在奋力的干活,文工团的士兵们也在他们身边唱起了“加油歌”,这让李文再次鼓足劲开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热火朝天的万人会战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村长才带着大家散工回到村子。
整个一天,除了中午吃饭休息了一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大家根本没有停下来。
还好中午工地上给大家每个人发放了两个玉米面窝头,不然大家早就体力不支倒下了。
回到村里,李文已经累得走不动了,他饭都没去吃,直接回到秦胜利家,倒头就睡。
还好秦春花看到李文状态不对,赶紧去把村长叫了过来。
村长过来的时候,李文已经开始打呼噜了。
“哎!这小子没干过重活,脱力了!”
他帮李文脱了鞋子,挑破了脚上的血泡,又吩咐秦春花去打一份晚饭给李文留着,这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