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那边已经统计了出来,光是这些木材,便值十万两!”
“就是不知是被掉包,还是直接就省掉了这笔钱,买些普通木材糊弄朝廷。”
朱允炆急道:“父亲,此事不可不查啊!”
“一定要一查到底!”
朱标深深看了一眼朱允炆。
“允炆,你今年也十四了。”
“当年,为父比你还小一岁的时候,已经被你皇祖父立为太子,学着处理朝政了。”
“你现在也该学着为为父,和你皇祖父分忧。”
朱允炆当即表态道:“父亲,孩儿愿意为父亲,为皇祖父分忧!”
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此事,便交给你来办,如何?”
“这……”
闻言,朱允炆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他近些年来一直跟着朱标学着处理一些朝政。
但是却从未独立处置过任何事。
朱标一上来就让他去查这种贪墨大案,他一时间不知自己是该答应,还是拒绝。
要知道,前几次的贪墨案,可都是杀得人头滚滚!
朱标有这样的魄力,他可没有!
他支支吾吾道:“父亲,孩儿……孩儿……”
“怎么,你怕办不好?”
朱标脸上有一丝不悦。
“孩儿从未处置过……贪墨……按大明律……”
朱标无奈道:“允炆,人不是生下来便什么都会的。”
“你皇祖父,当年从军的时候,大字都不识一个,就连为父,也都是跟着你皇祖父,一点点学着处理朝政的。”
“难道当年你皇祖父让为父监国时,为父也要以从未接触过,便推卸了?”
“父亲,我……”朱允炆还是说道:“孩儿一人,势单力薄,精力有限……”
朱允炆从小便被养在深宫中。
更是因为身份,鲜少与大臣接触。
尽管他外祖父吕本做过吏部天官,又是江南士族的执牛耳者,门生故吏遍天下。
但都是些文人。
这些文人,都是只看利益,不看感情之人。
虽然表面上口口声声称什么座师,但是一旦事发,必然上折子撇清关系比谁都积极。
反倒是不如武将那般患难与共,以命相交。
朱标也知道朱允炆在朝中的处境。
于是便说道:“传中山王次子徐增寿,岐阳王李文忠之子李景升,信国公汤和幼子汤醴, 凉国公之子蓝斌,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入宫”
“另外,再把老三给孤叫来。”
朱标口中的老三,便是他的第三子,朱允熥!
朱允炆也算是看了出来。
父亲这是知道自己的窘境,在朝中无可用之人。
唯恐自己查案时处处受制,便将这些勋贵子弟召来,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而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