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国点点头表示理解。
邻近的毛国以其强大的重工行业而出名,尤其是在 厂区,虽然外观显得粗犷,但他们出品的质量相当优秀且量大价优,全依赖着重工和能源,得以与美帝对抗。
然而,毛国偏偏对农业和轻工业极度忽视,农产品及日用品基本上依靠周边国进货。
反观华夏,重工不行但农业与轻工业发达,因此,这位官家采购员来到京都在陈雪茹那里采购丝绸毫不稀奇。
&34;采购员原本与京城里一家棉花商做买卖,但最近那位商人突发疾病离世,家人中又没哪个有力气、有能力接管他的生意。
偏偏这时候,他急需购买大量涤棉制作军大衣,而那棉花商人去世后,他自己买不了。
所以他正陷入困境之中&34; 陈雪茹一手托腮,若有所思地说道:“采购的是国营的物资,规模不用说了。
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大批的涤棉,价格即使提高三十个百分点,那采购员也很可能会接纳。 &34;官方采购向来利润丰厚,陈雪茹曾与那个毛国采购员多次做丝绸生意,了解他平时都能从回扣上赚取惊人的收入。
倘若自己能够接手这个涤棉的生意,她现有的财富很可能就会大幅翻番。
对于这笔生意,陈雪茹内心确实在羡慕不已。
然而,大量涤棉并不易寻找,就算她向龙建国提及此事,也只是当作闲聊,因为心底并不认为他会有所作为。
“不,陈姐,虽京城内做涤棉生意的不多,但也不是独此一家吧,何况,那采购人员可以到周边搜罗。 &34;龙建国疑惑地解释道。
陈雪茹轻轻笑了,指着龙建国的鼻尖说:“你这外行真是没见过世面,整个京城周边的涤棉生意都被那位刚刚去世的棉商垄断了,同行们都只是一起混口饭吃罢了。 &34;“那棉花商本来全是靠南方进货,他一走,供应链断了,所以市面上一下子涤棉供应量骤减。 &34;陈继续道。
“而现在,京城内的织物纱线商人都在周边省份采购涤棉,转手卖给那位采购员,因为价格优惠,可还是远远不夠,要知道,毛 人们要用这种东西过冬,数量庞大到难以估算,这点货哪里够!”
她分析道。
“因此嘛,如果你能找到大量的涤棉卖给那毛国的采购员,利润绝对翻倍增长!
比平常多了足足三成之多!”
陈雪茹缓缓地说着。
听到这,龙建国有些震惊,仿佛大脑中一道电光闪过。
涤棉并非普通棉花,经过技术处理,门槛并不低,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工业落后的环境下。
真的有那么容易弄到大量的涤棉,然后高价卖出?他自身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呢?事实上,只要回想起来,那次龙建国骗过李主任后的经历就很清楚:从保卫科长的位置步步登天,背后全是因为系统馈赠的物质分身卡,使得几吨大米翻了好几个翻,成为几十吨,从而解救了厂长杨的困难。
而如今的情况如此相似:急需大量涤棉、价格高,且是官方采购,需求量必定惊人。
若是再次借助物质分身卡手段,先购买少量涤棉再翻倍,不是大赚特赚?这次不仅是公家的生意,需求庞大。
加上高额利润,也许能一次就获取足以支持开汽车厂的启动资金!
“陈姐,那采购员需要多少涤棉?又是什么价格?”
他迫不及待地询问。
陈雪茹瞥了龙建国一眼说:“具体的购买量我并不清楚,但我知晓他在短短一个月内,购置的涤棉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满足。
关于价格……”
她伸出两只手指,“一块钱一公斤!”
闻言,龙建国点头认可。
涤棉实质上是轻工业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在后世华夏工业化进步后更是价格低廉,但对于当下这个低工业化程度的时代,这个价格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一公斤换算后便是五角人民币,已高于大米,接近猪肉的价格。
紧接着,他又问道:“那陈姐,你在周边城市有没有收购涤棉,打算借此机会与那位采购员赚取差价?”
&34;有的&34; 陈雪茹回答说:&34;我是通过一个老朋友的关系,在保城从那些小商人那里搜集到了十五吨的存货。 &34;她看着高尚义问道:&34;怎么,你也对这个生意感兴趣,有自己的渠道可以搞来涤棉吗&34;&34;是的!
&34; 龙建国点头表示决心:“我可以弄来至少一百吨!”
&34;而且还远远不止这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