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内的早朝结束,众大臣们依次走出大殿,阳光洒在宽阔的青石广场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晕。
随着众人走出宫门,他们之间的交谈声逐渐放大,战王南宫容景隐居山林一事成为了他们热议的焦点。
一位身着紫色官袍的中年大臣,眉头紧锁,首先开口:“诸位同僚,你们如何看待战王南宫容景隐居山林之事?此事只怕会令外敌轻视我朝。”
李尚书,一位文官领袖,眉头紧锁,边走边摇头:“战王此举,实在令人费解。
我等身为朝廷重臣,竟连他的去向都不得而知,这岂能是国之幸事?”
“李尚书所言极是。”赵御史接过话茬,声音中满是忧虑。
“战王南宫容景乃我朝定海神针,如今却选择隐居,若是有敌来犯,我朝岂不是少了一大助力?”
另一位身着绿色官服的大臣,手中轻摇着一把羽扇,摇头道:“我也有所担忧。战王乃我朝之栋梁,他这一走,朝中便少了一位能够震慑四方的将领。”
这时,一位年轻的文官,张翰林,忍不住插话道:“各位大人,或许我们应当相信陛下的决定。
陛下既然说战王有大事才会出面,那必定是有其深意的。”
然而,他的话并没有得到众大臣的认可。
李尚书哼了一声,道:“张翰林,你年纪轻轻,岂能明白此中利害?战王的缺席,对我朝而言,可是关乎国运的大事!”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插话道:“战王虽强,但陛下自有安排。我们身为臣子,应当尊重陛下的决定。”
中年大臣瞪了年轻大臣一眼,不满道:“你年纪轻轻,哪里懂得这些?战王若是在朝,何愁外敌来犯?”
旁边的一位武将,王将军,听到这话,不禁有些不满:“你们文人就是爱瞎猜。
战王是何等人物,他的决定岂是我们,可以轻易揣测的?他既然选择隐居,定有他的道理。”
李尚书微微点头,但仍旧表示担忧:“王将军言之有理,但战王一旦隐居,朝中的军权格局便会发生变化,万一有外敌来袭,我们如何应对?”
赵御史冷哼一声:“李大人何必杞人忧天?朝廷又不是只有战王一人可用,我等定能同心协力,保国安民。”
旁边一位年长的文官则叹息道:“战王虽然厉害,但人总有厌倦纷争的时候。他选择隐居山林,或许也是厌倦朝廷纷争吧。”
“厌倦纷争?”中年大臣冷笑一声,“战王正值壮年,岂会轻易放弃朝堂?这其中必有蹊跷。”
年轻大臣见状,急忙劝解道:“各位大人,我们在这里议论也无济于事。不如将此事上报陛下,由陛下定夺。”
这时,已经走远一些的秦阁老听到这番话,停下脚步。
回头说道:“诸位大人,议论战王之事,还是小心为妙。陛下既然已经做出决定,我们便应当尊重并服从。
朝廷需要稳定,不能因为个人之事而乱了分寸。”
众大臣纷纷点头,他们心中虽有不满,但也知道此事并非他们能够左右。
他们一路走着,议论声逐渐减小,但每个人心中都明白,战王南宫容景的隐居,将会给朝廷带来怎样的影响,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