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前也没接触过这种事情,但眼睛一看,心里自然而然知道该怎么做。
最后一个土坝被打开,海水便顺着沟渠,流到蒸发池里。
约莫一个时辰,所有蒸发池蓄满海水,盐工们又将土坝堵上。
林荣吁了口气,擦擦头上的汗,对诸葛亮道,“天气太热,校尉先回罢,我们在这儿看着就行。”
诸葛亮也抬手擦汗,“无妨,我也没别的事儿。”
看一眼祢衡,笑道,“正平兄,你若累了,就先回住所。”
祢衡一张脸晒得通红,倔强地摇头,“不累,不回。”
他也想看看,这盐是怎么晒出来的。
俞承看着波光粼粼的盐田,神情有些恍惚,“五、六天就能出盐?”
他不是怀疑宸王的制盐新法,若有一丝怀疑,都不会花高价购买。
是这件事情本身,太过匪夷所思,超过了他的认知。
诸葛亮:“阿姐说过,如果阳光很烈,两、三天就能出。”
俞承:“出多少?”
诸葛亮坦率地道,“我也不知,没见过。”
但出盐是必然的。
他相信阿姐。
说话间,又有一群人走来,是附近盐区的盐商。
都是知道林、俞两家今日海水入池,特意过来观看的。
说是“附近”,其实也不是很近,但为了偷学点经验,他们愿意费这个力。
一群人在海滩上待到天黑,没看出盐田里的海水有什么变化。
倒也不慌,都知道没那么快。
第二天,海水少了些。
第三天,诸葛亮感觉海水似乎变得有些浓稠,从盐田旁边的灌木丛里,折了一小段枝条丢到池中,没有漂浮起来,便知道还不行,得继续晒。
第四天上午,诸葛亮又折了一段枝条丢进去,浮上来了。
忙叫盐工打开池底的土坝,让卤水流入结晶池。
林荣也学着他的样儿,丢了枝条进去,好奇地道,“诸葛校尉,为何丢段黄鱼茨进去,就知道能不能进行下一步?”
小册子上写了这么做,却没写缘由。
这种名叫黄鱼茨的灌木,只在盐场有,别的地方他都没见过。
诸葛亮沉吟道,“因为它能检测出卤水中的含盐量,含盐量高,黄鱼茨就能浮起来,含盐量低,就得再晒。”
林荣、俞承等人听得似懂非懂。
其实诸葛亮也一样。
告诉他这个原理的张祯也一样。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过了几个时辰,所有人都看见,卤水渐渐结晶凝固,为让其更均匀,诸葛亮又让盐工以木耙梳理几次。
然后,便是一池雪白。
众人脸上的表情,就如同后世看到了大变活人。
喜悦、震惊、不敢置信。
“这就成了?”
有人喃喃道。
这才四日啊!
周围一大片盐田里,全是白花花的盐,怕有几千斤!
如果是煮盐法,得耗费多少柴火、人力、物力,也不可能这么快!
可这晒盐法,只需阳光、海风,还十分快速!
只要看好了天气,那就无穷无尽了!
林荣放声大笑,微咸的海风都让他感觉到了甜。
俞承弯腰,捏起一小撮放到嘴里,品酒似的细细尝了尝,陶醉地道,“鲜,咸,好!”
比煮出来的盐更有味道!
没人笑他,因为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品尝。
诸葛亮也尝了点,叹道,“白如雪,软如绵,上品好盐!”
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盐务新政,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