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日,曹操打听得大将军府无访客,又去找张祯。
不等他开口,张祯笑道,“曹叔来得正好,正有事与你商议呢。”
曹操心说这会儿不叫曹使君了,有些警惕地道,“何事?”
过往的经验告诉他,张神悦一叫他曹叔,准是有事要指使。
不得不说,他对张祯还是很了解的。
先表扬了一通,“若非曹叔,大将军也想不到让匈奴、鲜卑两族单于入质长安,此事,当记曹叔一大功!”
曹操谨慎地道,“神悦过誉了,些微小事,何足挂齿。”
他真觉得这是小事儿,不值得大说特说。
因为,吕奉先或许想不到,但张神悦肯定能想到。
纵然他不提,过后肯定也得押送两族单于进京。
张祯微笑,“这可不是小事,是极重要的事情。”
顿了顿又道,“不过,以我愚见,此事还能再圆满一些。”
曹操一愣,“如何圆满?”
张祯笑眯眯地道,“他们有人,咱们有地,还有好粮种。”
曹操:“你是说,让他们帮咱们种地?”
张祯:“怎么是帮咱们呢?种出来的粮食,他们自己也能吃。”
曹操也是明白人,立刻道,“效仿原乌桓三郡,令其开垦荒地,六年免田赋?”
开垦好的熟地,一部分在农人手里,一部分在世家大族手里,哪有多余的?
想让匈奴、鲜卑两族种地,就得让他们自己开垦。
张祯点头,“没错。”
曹操有些迟疑地道,“可他们习惯了放牧。”
张祯:“习惯是可以改的。羌氐诸部,最初也是放牧,如今也学会耕种了!”
曹操沉思道,“匈奴、鲜卑两族聚居之地,并不适合开荒。这么说,还得内附?”
张祯:“内附是必须的。”
不内附,转头就会脱离朝廷的掌控。
单于在京为质又怎样?
他们大可另外推举一位首领。
虽然内附也可能成为肘腋之患,但相较而言,还是更好的方式。
其实曹操也觉得必须内附,否则过几年还得再去镇压。
但是,“两族诸部相加,人数逾三十万,安置在哪儿呢?”
张祯亲手给他斟茶,笑道,“这得问你呀,曹叔。”
三十多万人,能种出多少粮食,想想就激动!
虽然六年免田赋,但粮食种出来就是最大的好事。
她可以去买,实在没钱还能去借。
手握数十万雄兵,应该没人敢拒绝她借粮的请求。
何况,粮食多了,粮价就会降下来,用不了多少钱。
也不涉及什么谷贱伤农,以现在粮食的产量,小户人家基本都是自产自销,用于商业流通的粮食,大多来自世家望族。
伤也只会伤他们。
若是有意见,尽管来理论。
还是那句话,她有雄兵她不怕。
曹操:“问我?”
张祯一挥袍袖,“朝中诸公各有所长,但若论民政,无人出曹叔之右!曹叔,乃治世之能臣!”
曹操:“不敢不敢,愧不敢当!”
心里像有两个小人在跳跃,一个很得意,另一个说你得意什么,小心,神悦侄女儿又要给你挖坑了。
张祯虚心请教,“所以,曹叔以为安置在何处妥当?”
曹操一边疑她不安好心,一边认真思索。
想了会儿,慢慢道,“晋、陕、冀、幽等地,前些年因天灾战乱人口凋零,荒地也多,正可用匈奴、鲜卑两族去填。”
更妙的是,都城在陕西,晋地与陕也接壤,胡人安置进去,朝廷监管方便。
而冀州有荀彧、张辽、赵云,幽州有刘虞,都是极可靠的人。
有他们看着,胡人翻不了天,只能老老实实种田种地。
张祯叹道,“正是如此,曹叔真知灼见,擅于实务,我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