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各方面情报,张祯总算弄清了西凉反叛的大致情况。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凉也如此。
羌、氐两族虽然归附汉廷,却并非自愿。
——谁会自愿头上多个统治者?
要论起他们归附汉廷的历史,那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先说羌族。
西汉初年,国家刚刚恢复生机,内部又叛乱不断,整体国势较弱,而匈奴则日益强盛。
因此西域诸国都被匈奴奴役。
匈奴还在西域设置了僮仆都尉,“僮仆”指的就是奴隶,意思是西域诸国都是匈奴的奴隶。
羌族就是其中的一支,某些部落被匈奴欺负得没了活路,迫不得已,请求归附汉朝。
当时正是汉景帝当政,接纳了他们,令其迁徙到凉州狄道、安故、临挑、氏道、羌道等地。
后来到了汉武帝,国力大幅度增强,对匈奴的政策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出击,又天降将星霍去病,以消灭匈奴为己任。
按理说这没羌族什么事儿,但大部分羌族部落,依然处于匈奴的统治之下,与匈奴一南一北,对汉朝出击匈奴形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汉武帝采取“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的政策,设置酒泉、武威、张披、敦煌四郡,沿祁连山脉依次排开,以监视羌族动向,使其不能勾结匈奴为祸边境。
这对匈奴和羌族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而经常偷偷联系,只要一有机会就作乱。
然而这没什么大用。
汉廷正鸿运当头,屡次大败匈奴,又加强了对西北边地的掌控,不像之前那般管理松散。
无奈之下,匈奴、羌族中的一些部落只得归附汉朝,另一些则迁往更远的地方。
但不管是归附的还是远迁的,都认为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原本属于他们,一直存在反汉情绪。
后王莽篡权,威逼利诱西羌首领内附汉室,并献上西海之地。
而且他还做了一件事。
此前,汉宣帝在此设置金城属国,以藩属的方式管理西羌诸部落,王莽废除此项措施,改设西海郡,下辖五县,以郡县的方式统治西羌。
这引起了羌族极大的不满。
王莽末年大乱时,羌族趁机夺回西海故地,西海郡也不复存在。
还时常侵入金城及周边各地,劫掠百姓。
王莽此人如何,张祯不做评论,但她觉得西海郡完全可以再次设立起来。
再说氐族。
他们最早的归附记录,是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发兵攻灭了西南边境的氐王,设武都郡。
此后常有叛乱,汉武帝派兵镇压,又分批迁徙,一部分迁往河西,一部分迁往关中。
虽然都改了汉姓,习了汉俗,但羌、氐还是不服。
他们与汉朝的关系,取决于汉朝是强是弱。
汉朝若是强盛,他们就是安分守己的归义胡。
汉朝若是衰弱,他们就立刻起兵反叛。
也不只是他们,其他胡人也如此。
这无关对错,乃是国运、生存之争。
而历史已经证明,华夏大一统才是最正确、最科学、最有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但这个时候的胡人,显然意识不到这一点。
就算意识到了,估计也不能认同。
所以,皇甫嵩没病逝前,羌、氐就多次试探性作乱。
每一次,都被皇甫嵩强势镇压。
这回忽然听闻了皇甫嵩的死讯,欣喜若狂,即刻起兵。
拉上韩遂,是因为他曾率领羌人入寇三辅,大家相信他的统兵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