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桂王和惠王不仅是他的\"皇叔\",更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平日里虽是没有太多存在感可言,但身份地位却是结结实实的摆在那里,尊贵异常。
\"都说了什么?\"因为过于紧张,朱由检的声音甚至有些颤抖。
\"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唠了唠家常,言语间提及桂王和惠王对于迟迟不能出京就藩颇有微词,暗讽天子刻薄寡恩,没有半点朱家人的宽厚\"
呼。
闻听此话,朱由检紧张的内心顿时一松,转而满脸兴奋的斜靠在身后的座位上,胸口起伏不止。
这惠王和桂王作为万历皇帝的亲子,早在万历二十九年的时候便被封王,但是始终未能如愿出京就藩。
时间久了,心中难免产生些许怨气。
\"明日孤要亲往十王府,拜会两位皇叔,王伴伴待会便替孤准备一番。\"心情大好之下,朱由检本是冰冷的声音也热切了不少,努力于脑海中梭巡着两位\"皇叔\"的模样。
\"奴婢遵旨。\"
咚咚咚的叩首声之后,王承恩又从怀中摸出了一封有些褶皱的书信,毕恭毕敬的将其递给了朱由检:\"殿下,南京魏国公府也有书信送来\"
\"哦?!\"
\"下回魏国公的书信,定然要第一时间报予孤知晓。\"迫不及待接过书信的同时,朱由检的声音中也涌现了些许不满和责怪。
\"奴婢知罪。\"
对于眼前少年的不满,心中\"有愧\"的王承恩自是不敢狡辩,只是坚定了日后定然要好好\"效忠\"信王的念头。
\"魏国公,真乃忠臣也\"
一目十行的阅读完手中书信之后,本就面色涨红的朱由检愈发亢奋,忍不住提高了声音,面朝着南京所在的方向感慨不已。
手中书信的内容虽是有些隐晦,但仔细阅读下来,却是不难理解这魏国公徐宏基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示好\"之意。
先有文官投诚,再有宗室帮助,如今又得到了南方勋贵的示好,尽管朱由检在努力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但仍忍不住紧握双拳,不断挥舞。
这天下英雄当真如过江之鲫,尽在他手中掌握!
\"殿下,\"短暂的迟疑了片刻,内心已是决定一条路跟着朱由检走到黑的王承恩便壮着胆子,旁敲侧击的提醒道:\"奴婢在内书堂读书的时候,曾听先生们说过\"
\"昔日景泰皇帝临危受命监国辅政的时候,乃是孙太后率先召集群臣商议\"
\"奴婢私心觉得,殿下这几日是不是多进宫几趟,瞧瞧庄妃娘娘\"
国赖长君!
昔日正统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其长子已然年满三岁,但在群臣的坚持下,孙太后仍是不情不愿的立了景泰皇帝监国辅政。
如今天子音讯全无,其膝下又没有子嗣,这大明朝的监国之位,定然是要落到自家殿下头上的。
至于如今已是有孕在身的中宫皇后,孤掌难鸣之下,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对对对,大伴说的对!\"
\"是孤糊涂了,竟是许久没有去探望庄妃娘娘了\"
得到提醒的朱由检大喜过望,一改刚刚对王承恩略有不满的态度,神情很是和蔼,并下意识看向窗外。
此时隐匿在黑夜间的紫禁城,不仅是他过去十年间的住所,也极有可能是他未来余生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