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六家屯。
\"老三,起来没,干活去了\"
\"起晚了可就没饭吃喽\"
天色才刚刚大亮,一缕晨雾映射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距离郓城县城不过十余里的一处破落草房外便是响起了急促的呼喝声。
闻言,草房中刚刚醒来不久的汉子便揉了揉睡眼惺忪的双眼,有些不满的嚷嚷道:\"醒了,醒了,这就出来了\"
他姓刘,因在家中排行老三,平日里稍微熟识些的村里人便会以\"老三\"相称呼,至于他原本的大名,早就被他忘于脑后,许久无人提及了。
似他们这群苦哈哈,能够有口吃的就是奢望了,什么名字不名字的,有什么打紧的?
呼。
长舒了一口气,今年不过三十余岁的刘三便挣扎着于一团稻草和柳絮混搭而成的\"棉被\"中起身,心中一阵感慨。
虽说这二月底本就是春寒料峭之际,但这未免也太冷了些,尤其是今年的冬天却比往年还要寒冷不少,周围十里八村着实冻死了不少人。
不过好在他们六家屯有\"徐善人\"存在,让他也是有惊无险的熬过了这个冬天。
这人呐,总归是活着才有希望。
咕噜。
兴许是起身的动作过大,刘三饥肠辘辘的肚子里便是响起了咕噜声,枯瘦的脸上也涌现了一抹痛苦之色。
看来不能再强忍了,今日必须要吃饭了。
一念至此,刘三便是小心翼翼的挪动身体,自稻草和柳絮的最下方寻出一个布袋,从中倒出了为数不多的些许粟米。
这空空如也的草房,除了其身下的\"床榻\"以及摇摇欲坠的房顶之外,便剩下了在角落处摆放的一个瓦罐,里面存藏着昨日刚刚打来的清水,周遭还有些燃烧痕迹。
强忍住肚子中传来的饥饿感,刘三将粟米倒进瓦罐中,又寻了些稻草,视若珍宝的将其点燃,脸上涌现了一抹劫后余生的庆幸。
趁着生火的间隙,虚弱无比的刘三斜靠在身后的土墙上,略有些恍惚的看向窗外。
按理来说,自天子登基以来,朝廷便是接连打了多个胜仗,便废黜了\"辽饷\",减轻了民间百姓的负担,他们的日子应该有所改善才是。
但对于他这等既没有\"军籍\",也没有\"土地\"的寻常百姓而言,生活实在没有半点变化。
不过说实话,他对于自己的现状还算满意。
毕竟早先分别继承了他爹\"军籍\"和\"田地\"的大哥二哥早就在前两年因无力负担沉重的赋税,先后饥寒交迫而死。
反观他仗着不用向附近卫所的千户老爷们缴粮,时不时混点吃食或者卖卖力气,居然得以苟延残喘至今,实在是造化弄人。
嘶嘶嘶
正愣神的功夫,水开的声音响起,零星的米香味瞬间便传入了刘三的鼻腔之中。
顾不得滚烫的瓦罐,刘三捡了些稻草缠在手上,大口的吹了几下,便是小心翼翼的舔起眼前的\"稀粥\",面上满是贪婪之色。
这些粟米,便是前些时日他替庄子上\"徐善人\"卖苦力,搬运箱子的时候赚来的。
想起此事,刘三便不由得放缓了动作,眸子中涌现了些许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