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也觉得好吃,肉香味油香味十足”。
林母点点头。
“要是开业卖的话,肯定是受欢迎”。
赵大嫂开始幻想开业那天生意肯定特别好。
“呀,赵大嫂来了”。
秦叶儿打开门,伸个懒腰就看见赵大嫂和婆婆坐在厨房门口聊天。
“嗯,妹子,我是来跟你说你今天中午做的那个肉饼很好吃啊,要是卖的话,估计比包子还受欢迎。”。
赵大嫂一副期待的模样。
“嗯,大嫂,好吃是好吃,就是成本高,咱们的包子里面是馅多肉少。
这个肉饼里面肉可多了,要是卖,你们说两文钱一个会不会有人买”。
秦叶儿担心顾客会不会觉得太贵了。
“还真是,成本可不少,估计大家会有点舍不得吧。
或者我们先做少一点,要是能卖出去,咱们再多做点,反正咱们不能亏本”。
赵大嫂听到这个价格也有点担心,成本过高。
“婶子,我给你送柴火来了”。
小轩背着一捆柴走进来,小脸红红的。
“好,帮我放厨房里面吧”。
秦叶儿没有起身,小轩来过多次,可以放心。
“小轩过来歇一会”。
林母看小轩把柴火放好了走了出来。
“等一下奶奶,我还有一捆柴火我去背来”。
小轩提着背篓跑了,还有一捆柴火放在家里,很快就背过来了。
“小轩,过来”。
秦叶儿把放好柴的小轩叫过来。
“好,婶子,赵婶子,林奶奶”。
小轩走过来礼貌的打招呼,但秦叶儿还是看出了他的局促。
“小轩,我是想跟你说,我们现在不在家里蒸包子了,你以后砍好柴放在你家院子里。
我们差不多十天去你家买一次,价格和以前一样,两捆一文钱”。
秦叶儿之前和赵大嫂讨论过这个问题,赵大嫂说自己和赵大哥去砍柴就行了,不要钱买。
但秦叶儿觉得一次两次赵大哥赵大嫂亲自去砍还行,时间长了这种没有利益的付出恐怕会产生矛盾。
还不如一个月花几文钱买柴火,这个钱给胡轩掙正合适。
“好,我知道了,婶子,我会多砍柴的”。
小轩点点头,三七一个月难摘的一回,还是砍柴和摘蘑菇比较靠谱。
“对了,你上次还没做的鞋底子还在这里,今天正好,大家都有时间,来吧,一起做”。
秦叶儿去房间里把小轩之前买的鞋底子,还有碎布头,做衣服剩下的布,拿了出来。
林母耐心的教小轩做自己的鞋子,赵大嫂则直接上手帮他做小茹的鞋子。
后面这两天,赵大哥时不时的去镇上看木匠那里的桌椅板凳,蒸笼,牌匾做好了没有,催促他们赶紧做好,自己着急开门做生意呢。
木匠只好承诺先把牌匾和两套桌椅板凳做好,还有两套桌椅板凳,蒸笼还得等两天。
赶集的前一天下午,林母和秦叶儿开始收拾东西,包包子的豆酱,蘑菇,笋子,绿豆红枣,收拾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