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叶儿知道婆婆对自己好,但自己也不能吃独食呀,又把一根放婆婆菜篮子去了。
下午秦叶儿又拿着上次剩下来的白棉布去找赵大嫂聊天了。
“赵大嫂,干啥呢”。
秦叶儿看院子里没人,就叫了一句。
“妹子来了,来,吃花生,去年还剩下一点花生,我准备炒一点给孩子当零嘴吃,正好你来了,一会拿一点回去吃”。
赵大嫂端着一盆花生走出来,准备先把饱满的选出来做种子,剩下的就炒来吃。
秦叶儿拿了一颗生花生,尝了一下,还挺好吃的,甜甜的。
“我今天没什么事,准备给肚子里的孩子做一点衣服,不知道多大合适呢”。
秦叶儿看着手里的白棉布。
“妹子,嫂子也不跟你藏着掖着了,你这肚子还不到三个月,最好不要给孩子准备衣服鞋子什么的。
咱们这儿说法就是起码要出生前一个月再准备最好。
我这里还有不少小丫的旧衣服,你要是不嫌弃,到时候洗干净送给你”。
赵大嫂也算说的含蓄了,那个时代的说法是如果准备早了,孩子容易夭折。
“赵大嫂,你说得对,那我就先不做了,等快生了再做也来得及。
旧衣服我怎么会嫌弃,人家说旧衣服最好了,比新衣服柔软”。
秦叶儿听劝,自己没生过孩子,听听过来人的意见准没错。
最后,秦叶儿只抱着白棉布和炒的热乎乎的花生回家了,回到家,林母也刚从外面回来,准备做晚饭。
“婆婆,刚刚赵大嫂炒的花生,你尝尝,挺好吃的,她还放了盐”。
秦叶儿捧一把炒花生给林母,林母接过来,果然还有温度。
“小赵这个媳妇娶的好,勤快性格好”。
林母不禁感叹道。
“赵大哥是不是以前不是咱们村的,没听赵大嫂说有什么亲戚什么的”。
秦叶儿好奇。
“嗯,他是大概十年前吧和他爹一起来到这里的,说说家乡干旱,无法生存,就在咱们村落脚了,前几年他爹生病去世了。”
林母回忆起之前的往事,暗叹赵父实在是没有福气,过好日子又不在了。
秦叶儿点点头,这样也挺好的,过日子清静。
晚上,半夜秦叶儿被雷声惊醒。
“我的三七”。
秦叶儿顾不上穿鞋子就跑出去收三七,还好雨还没落下来。
“吱~”。林母也出来了。
“娘,你咋醒了”秦叶儿把三七收袋子里。
“我记着你的三七还没收呢”。
林母手脚麻利的帮忙一起收拾,两个人很快收好了。
“娘,早点休息吧”。
秦叶儿把三七放到桌子上,松了口气。
“好,”。
林母打了个哈欠,就回房间睡觉了。
秦叶儿躺到床上还没睡着,就听到雨下来了,哗哗的,十分助眠。
秦叶儿睡的很香,再一次醒来,雨已经停了,地上水渍还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