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于谦巡视各处城门,京城的各处城门守军已经安排好,顺义、大兴和昌平等县的安排也在有序进行。
勤王召令也应该到达各处卫所了,要不了多久,勤王之师就会到来。
于谦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守城的武器等东西,确保也先大军进犯的时候不会因为武器等问题影响守城。
“也不知道王尚书如何了?”
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于谦心里还是担忧。
郕王听到兴安带去的消息一定会挺身而出的,加上王尚书亲自去请,想来郕王是不会拒绝的。
于谦推郕王纯粹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考虑,太后虽然立了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但两岁的太子在这危急关头根本就不顶用,如此情况只有亲王监国,打退瓦剌再说。
原本,于谦没有要推郕王上位的想法,但朱祁镇的表现实在太差了,为了跟朝臣斗气,不顾劝阻要御驾亲征。
亲征就亲征吧,但朱祁镇没怎么准备就匆忙出发了。
准备不足就该稳扎稳打,听随军出征的六十六个大臣的,结果不仅不同随军文武大臣的,放任王振瞎搞。
不仅害死了上百文武,将京营彻底打没了,还让自己身陷囹圄。
如此也就罢了,可以甩锅连续不断的雨和太监王振。
王振在朱祁镇亲政后就开始大肆搞钱,到处攻击朝政大臣,更是鼓动朱祁镇御驾出征。
出征途中胡乱指挥,不听劝。
但即便被擒,朱祁镇也应该有身为大明天子的傲骨。
害怕自己步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后尘,想要让朝廷赎回自己也能理解。
但一边想要让朝廷赎回自己,一边帮也先叫开大明的边关,这就不可以原谅了。
为了不让也先继续挟朱祁镇号令边关开门,只能把他赶下台,让他没了利用价值。
郕王向来忠厚,让他上位是最为稳妥的,符合朝中大多数人的意愿。
至于为什么不选襄王,因为襄王圆滑,老道,监国他很合适,做皇上就不行了。
襄王一旦做了皇帝,那比朱祁镇难搞多了。
朱祁镇只是叛逆,虽然假借王振之手,但说起来只是一个被压制久了的孩子 。
手段不高明,襄王则不然,做事很老道。
至于郕王,纯粹就是个小白,根本不懂朝堂上的这些弯弯绕绕。
郕王因为身体不好,才奏请就藩,皇上同意后把具体的事情交给了内阁和太后。
而郕王不知为何,就藩流程都没公开进行就去就藩了。
于谦希望王直能够劝动郕王,皇位这么大的诱惑在,应该不难。
虽然郕王以身体不好为由推荐襄王监国,推荐礼部尚书胡濙暂时主持朝政。
更主要的是,以后迎回皇上,郕王是要让位,把皇位还给皇上的。
如果让襄王上位了,那皇上就只能彻底做太上皇了。
于谦计划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以此废了他。
这样既保全了朱祁镇的颜面,也让大明朝堂得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