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bloop&34;、“bloop”,仿佛是水中气泡破裂的声音,但实际上,这个声音并非简单的象声词,而是真实存在于太平洋深渊中的一种神秘音波。自上世纪9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这一奇特声响,它具有前所未闻的独特音频特征。
起初,科学家们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包括是否来源于未知的巨大海洋生物甚至是传说中的海怪。他们设想,若有一种长达70多米的巨型海洋生物能够产生这样的声音,但随着深入研究,这一假说逐渐被排除在外。
1997年夏季,一套名为“赤道太平洋自主水听器阵列系统”的高科技设备记录到了这种低频、持续大约1分钟的神秘声音“bloop”。该系统原本是用于冷战时期监视苏联潜艇活动,但在冷战结束后转为民用,用于监测海洋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分布在约4800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水听器阵列均捕捉到了这一声音信号,且在那个夏天反复出现。
通过对“bloop”声音特性的分析,科学家们注意到它的音频强度和范围远超出已知的海洋生物发声能力,同时也不符合任何已知的自然现象如海洋地质活动或火山爆发产生的声波特性。此外,基于军事角度的考量,无论是水下军事演习还是鱼雷发射等活动也无法解释这一独特而宽广的频谱。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类似“bloop”的声音信号被记录下来,促使科学家们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分析,尝试确定这些声音的真正源头。经过对比已知生物和非生物声源的各种频谱图,包括鲸鱼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人员发现“bloop”声音的频率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10至45赫兹,这一特征超出了目前所有已知大型海洋生物的发声能力。
尽管部分隐秘动物学家和科学家曾提出大型未知海洋生物的假设,但这一观点缺乏确凿证据支撑。比如蓝鲸和巨型乌贼虽能发出低频声音,但它们的音频谱图并不具备“bloop”那样的宽度和连续性。此外,鲸类动物的鸣叫通常呈现规律性,并包含重复的单元,与“bloop”那种单一且持续的声音显著不同。
鉴于“bloop”声音的来源距离监测点达数千公里,即便存在一种能发出如此强大声波的未知生物,其体型也必须极其庞大,远超目前已知的最大海洋生物。然而,这一切仍停留在推测阶段,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并未正式认可这种巨型生物假说。
总结来说,尽管“bloop”声音的真相至今仍未揭晓,但它激发了科学家和民间爱好者对深海世界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成为了一个关于未知生物、深海奥秘乃至我们对自然界理解局限的标志性案例。而在科学界,这一神秘声音的来源仍然是一个等待解开的深海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