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玉这话可不是说谎,根据她脑海中浮现记忆,原主真的是从三四岁就被他爷爷教背汤头歌。
“要不我们把这些方子献出去,这样,部队以后就不受蚊虫叮咬了。”李振国建议道。
王秀玉笑道:“这有什么献不献的?不是多主贵的方子,我就不信,咱们这里药店没有卖驱除蚊虫的药丸或药膏。”
“有是有,但都没有你给我的这个驱虫蚊包好用。”
“你骗我的吧?真的这个样子?”不就是一个驱除蚊虫的药包吗?要是有药材的话,我也会制。”
“药材好找,就是你有工具吗?”
“我来的时候把我爷爷的那些工具都带来了。”
“那些工具都带来了,天,媳妇,那得多沉,我记得里面有许多东西都是铁,铜,石头等做成的。”
“你知道的,我力气大。”王秀玉有些小骄傲。
两人说着,走出了家门,李振国又找了一辆自行车,然后载着王秀玉去了县里。
在路上,王秀玉问:“振国,你能弄到自行车票吗?”
“能,你想买自行车?”李振国很自然的问道。
“对,我以后可能会经常到县里来,没有自行车会很不方便。”王秀玉也很自然的回答。
“噢!”李振国回答了一声,又问,“那你到县城干什么?”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王秀玉说着,调皮的一笑。
两人说说笑笑,同时又想起一个相类似的问题:他们两个什么时候这么熟悉了?
半个钟头左右,两人到了那个据说是以前地主老财所开的、县里唯一的中药铺。
一走进中药铺,一股浓郁的草药味扑鼻而来。
古色古香的木质药柜排列整齐,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中药材。抽屉上的标签写着药材的名字,当归、黄芪、人参、枸杞……
每一种都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药铺的老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衣着朴素干净,此时,他正戴着老花镜坐在柜台前,翻着一本书。
整个中药铺弥漫着宁静和神秘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让人不禁感叹中医药文化的千年传承。
“你是来买药?”老者把老花镜向下拉了拉,抬着眼睛看着刚进来的李振国和王秀玉问。
“是的,老同志,我想问问,咱们这儿有没有这些药材?”
王秀玉赶紧把在家时所列的单子取出,拿给老板看。
老者看了一眼单子,抬头又看了她一眼,忽然就愣住了,他停下手中的动作,又认真打量了王秀玉两眼。
老板那异样的目光让她感到浑身不自在,仿佛自己是一只被审视的猎物。她不由得心生警惕,眉头微微皱起,问:“老板,我脸上可是有什么东西?”
药铺老板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忙低下头,赔笑道:“没有没有,只是觉得姑娘的相貌,有点像我的一个…呃…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