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姒姒和皇帝说着话便到了寿康宫。
文姒姒犹豫再三:“父皇,不如先把太后瞒过去吧,儿臣怕太后知道了动怒。或者等儿臣伤好了再说。”
皇帝叹气:“你倒是一贯的孝顺,要是别人,只怕早就求着太后给做主。”
说这话的时候,皇帝又想起了晋王。
十多个儿子之中,晋王亦是相同的性情,平时只默默的给朝廷办事,哪怕是得罪人的差事照样去做,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从不在人前夸耀自己的功绩。就算受了委屈,也只默默忍着不说。
纵然皇帝偏心,可他站在最高的那个位置上,从上往下看一览无遗,这些儿子什么秉性,他心里都有一杆秤。
有些扶不到那个位置上的,即便再喜欢,他也不会生生扶上去。
“你与晋王感情深厚,晋王在外做事辛苦,这件事情朕必须给你做主。”皇帝道,“姒姒,你嫁入了皇家,不仅仅是王妃,还是朕的儿媳妇,以后有难处不必藏着掖着,尽管告诉朕和皇后。”
文姒姒道:“晋王殿下在家总说父皇是贤明的君王,常说您操劳百姓操劳大齐,他不仅是您的儿子,还是您最忠心的臣子,为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若是知道您这般照拂儿臣,还不知道怎么感激您。”
文姒姒这一番话,恰恰好说到了皇帝心坎上。
他登基多年,在位期间政绩虽比不上齐朝初代几位君王,偶尔优柔寡断感情用事,但多年来勤勤恳恳心系百姓,没有办过太昏庸的事情。
这些年在皇帝跟前溜须拍马的多的是,可压根没有说到点子上。
只有文姒姒一个年轻的小晚辈,语气带着敬仰和感激,在他听来是真心的崇拜和夸赞。
皇帝长笑一声:“晋王当真这么说?”
“那还有假?”文姒姒道,“殿下十三岁出征时,您赠他一把宝剑,他至今挂在书房里,常常拿出来擦拭,旁人碰一下都不行。殿下这辈子最敬仰的人便是父皇您,只是他不善言辞,从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只默默按着您的吩咐去办事罢了。”
皇帝又是自豪又是愧疚:“那把剑,朕都要忘了……十几年过去了,朕还以为它落在了战场上。姒姒,你是他的王妃,日后要好好待他。”
文姒姒轻轻的点了点头。
从寿康宫里出来后,文姒姒并没有立刻回府,而是去了朱妃的宫里。
朱妃睡了一下午,正懒洋洋的在榻上逗猫呢。看到文姒姒过来,她赶忙招手让文姒姒坐下来:“姒姒,你看,霖儿给我送了这样一个小东西,它乖得很,完全不抓人。你现在身体怎么样?我让开平王妃去看你,两次你都不在府上。”
文姒姒摸了一下朱妃手中的白猫,从袖子里掏出来一盒东西:“娘娘,您看看这个熟不熟悉?”
朱妃一头雾水,她打开了文姒姒手中这个玉瓶,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儿瞬间传了出来。
朱妃脸色雪白:“这个……这个……姒姒,你从哪里得到的?”
文姒姒轻声道:“今天我去请安,头上的伤还没有好,皇后娘娘赏赐的。”
“原来是她!”朱妃眸中划过一丝厉色,“本宫一直以为是景妃妒性大,原来是她!”
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里面早就空空无物了。
文姒姒叹了一口气:“确实没有想到。不过,您得宠多年,仔细想想,皇后娘娘应该很嫉妒您的。”
朱妃生下的思懿公主是皇帝最喜爱的公主,生下的开平王是皇帝最喜爱的皇子。
天知道她生下来的这个又会是什么。
如果是个公主,皇帝年龄大了,老来得女定然欢喜。
如果是皇子——倘若比开平王有出息,过个十多年二十年皇帝还在,说不定会生出立幼子的心思来。
朱妃又恨又气:“当时本宫和她还没有产生太大的冲突,她便将本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日后皇后一派的真掌了实权,还有她们的活路?
文姒姒拍了拍朱妃的后背:“娘娘不要难过,且放宽心。”
朱妃叹了口气:“幸亏你来提醒我。”
文姒姒接过宫人送来的茶水,轻轻尝了一口。
“汾阳王府胆子太大了。”朱妃道,“等老三来请安,我和他好好说说,一定要参汾阳王府一本,他们府上怎么敢嚣张到这种地步!”
文姒姒摇了摇头:“我今天遇着皇上了,皇上会好好处置,娘娘不必再麻烦三爷。”
朱妃心疼的把文姒姒搂在了怀里:“你这孩子,真真惹人爱怜。”
皇帝派去的人很快调查了汾阳王府一番,这些事情并不难查,单单问那些姬妾的家属,便能问出许多明细来。
确实是十七个,一半以上都是清白人家出身的女儿。
其中一个是七品官员家里的女儿,原本定下了婚事,世子妃邀请她去府上,怎么料到世子就出现了,还把她给冒犯了,家里嫌丢人,又不敢和汾阳王府硬碰硬,只得退了婚事,把好好的女儿给了世子做妾。
偏生这件事情不能对外声张,被退婚的是多年好友家里,被朋友误会攀龙附凤,至此断绝了来往。
还有一个是世子妃万氏的表妹,家里有些落魄了,去了汾阳王府一趟失了身子,不得不给世子做妾。
据说还有一两个不堪受辱自尽了的,奈何汾阳王府出身皇族,与皇上深爱的嫡子五皇子关系那般好,小门小户的连普通官府都不敢惹,哪里敢惹姓刘的人家呢?就算去报官,对方一听是汾阳王府,哪里敢处理?
皇帝真没有想到,天子脚下,皇城之中,还能发生如此荒谬的事情!京兆尹竟然敢因为畏惧汾阳王府而不理会普通百姓的诉讼!
联想到五皇子那日说汾阳王世子垂涎晋王妃美色一事,皇帝宰了汾阳王府的心都有了。
他连夜下了圣旨,命令汾阳王府把刘鄂那些姬妾放走,且发了一笔银子,随便她们出去嫁人。
汾阳王及其儿子在朝的官职,通通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