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彼此的地名,好些个人其他地方都是没有去过的,牛春泥说这是自己第一回来县城,让好几个人讶异。
这在纪冉冉看来根本不奇怪。
乡下的学生娃没来过县城,是很寻常的一件事,走路到县城走不动,坐车到县城车次不多而且车票贵,来回的车票就是几斤粮食。
第二天早上牛春泥饿了个肚子,学校早上是不给蒸饭的,提供玉米糊、馒头,还有咸菜,玉米糊和馒头都需要学校饭票。
牛春泥无意识捏紧裤腿,她回宿舍从带来的干粮里匀了些出来,到食堂换了两斤饭票,换后后食堂也没有早饭卖了,开学的第二天她灌了个水饱饿了一早上。
中午杜丽丽从食堂打了菜回宿舍,她瞧见纪冉冉打开的铝制饭盒里是玉米糊饭,一盘弄了勺酱菜。
她觉着冉冉的饭盒瞧着还挺让人没有胃口的,直到她打开了自己的饭盒尝了尝学校里头的青菜。
“菜是用水煮的,一点味道都没有,还有点苦。”
青菜也是可以烧得好吃的,这份菜让她觉得自己是在吃难吃草料的牛马。
这味道越细想越难以下咽。
家里头的青菜也不多油,但这比平日里吃的青菜味道还更糟糕:“感觉就是烂菜叶子。”
不能不把几分钱当钱,几分钱也是钱啊!
杜丽丽说着难吃还是配着饭咽下去,冉冉分了勺酱菜给杜丽丽。
酱菜最起码是有味道的,有味道的酱菜配着玉米糊饭还是能够把吃的都咽下去的,不咽下去那就没东西吃了。
学校里的日子很有规律,早读吃早饭早上四节课吃午饭下午四节课吃晚饭。
一个礼拜下来,除了宿舍里的人大家也都还不够熟络,这年头家里头供孩子念高中蛮多都不容易的,孩子多收入少,特别是农村的,除了早饭学校不给蒸外,午饭晚饭都是用个饭盒蒸自己的粮食,在学校里头打饭的以班级为单位提前给食堂说过,食堂控制住量。
非农户口的是在食堂里吃饭的,用粮票换了饭票,农村户口的也可以直接用粮食跟食堂换饭票。
周日,她爸到学校里给小姑送吃的。
高中就周日一天是休息日,回柳树沟不是那样方便,一来一回也是费时间,纪知物打电话回去说这周不回去。
王溪就安排纪利国来给妹妹送吃的,纪利国乐意,他个闺女也在县中,来给小妹送吃的也顺道可以给闺女带。
他给媳妇一说,姜月明就做了几个饼,还煮了两个鸡蛋让纪利国带去。
饼是玉米粉、红薯粉和起来的,抹了层油比天天吃玉米糊是要好一些的。
纪利国喝着女儿递过来的水,骑过来没觉得多累,他要带的东西不多,骑着车比走路担东西不知道轻省多少,能来给女儿送吃的也是沾了妹妹自行车的光,不然这两个鸡蛋女儿肯定是吃不到的。
纪利国问:“你在学校里还习惯么?”
冉冉说:“习惯的,学校里每天都差不多。”
她说起学校里头的早饭是要用饭票换的,让纪利国下次要是给小姑送吃的,就给她带点粮食来,她得换饭票。
玉米糊要一两饭票。
早上的玉米糊一两份量挺大的,玉米粥很稀的时候能给铝制饭盒装满。
冉冉的早饭就是玉米糊配咸菜,前两天还有家里头带过来的粗粮馒头掰开吃,到了第三天冉冉就光吃玉米粥配咸菜,肚子早早饿,一个礼拜下来冉冉也就用了六两粗饭票。
每天早上都是一碗玉米糊糊,又解渴又饱腹。
“你小姑下周要回的,我不知道你下个礼拜回不回,就给你带了点米跟番薯干。”
冉冉还蛮开心的,她爸拿出两个鸡蛋,纪冉冉的眼睛都有点酸涩,看着父亲那双生满了茧的手,宽大的指节,粗糙的皮肤上一道一道的印子:“爸。”
“怎么说?”
冉冉摇了摇头:“就是想叫一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