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个小人啊。”李大伯感慨,“地里头的稻谷都收掉了?”
冉冉说:“昨天割完的稻谷,秧苗也插了一半了。”
“要不是厂里不给假,我也是要去乡下种地的,以前我可是大队里的老把式……”
李大伯蛮悠闲的,就是在厂里读书看报守着门。
他不会在这里多停留,吃个凉粉都要把碗捧走的,待会有人帮他把碗送回来。李大伯的腿有点不好的,以前当兵的时候受过伤,退下来后在老家安排了看门的活。
“这里怎么还有个凉粉摊?”
“这不是卖凉粉的小姑娘么!”
“十字街那家不是你亲戚啊?”
冉冉一脸懵:“不是吧……”
说话的人抓了抓头发:“那就是你同行来咯。”
因为不是饭点前后,又有另外一家凉粉,冉冉的凉粉比平时卖得慢,不过熬到三四点也去了一半。
冉冉耐着性子等。
等到吃晚饭的点,凉粉还能卖一波。
桶里的凉粉大多数都是可以卖掉的,就算是有多,也可以回家吃掉。
她当然是希望都能够卖出去的,卖出去一点是一点。
不过冉冉本来就没想着在松安一直卖,倒不是说松安挣不到钱,而是在松安卖她攒不到多少自己的私房钱。
就算她自己还卖了十斤豌豆粉,差不多每天多卖十五碗,除了分给大雁的自己攒下78元。
这78元里头还要算五斤豌豆粉的成本,她自己挣到的也就是三四块钱。
她不能把希望都放在旁的人身上,哪怕是爸妈。
爸妈也不止她一个孩子,高中她一定是要念的,冉冉不想出现什么意外。
到时候向别的人伸手借钱,不如自己能够拿得出钱来。
果然到了五点钟,买凉粉的多了起来,冉冉所有的凉粉都卖了出去。
有的人索性买了两份凉粉回家,白天站了八个小时,回到家里头还要烧菜:“也要允许我偷懒一天的。”
两三毛解决小两口的晚饭,其实也算是轻省的。
凉粉还不用粮票的,就更合刚结婚的女人的心。
豌豆粉肯定算细粮的,他们粮本上的粗粮细粮是四六分的,他们现在也没有孩子,就是顿顿吃细粮那都是吃得起的。
旁人打趣:“你现在就是天天想偷懒也是可以的。”
刚结婚的小年轻,那是最富裕的时候。
上不用上交家用,下头也没有孩子要养,真的说起来可能还没有刚工作的时候知数。总要真的到了日子拮据的时候,才会想着要精打细算着过日子。
有孩子的多只是买一份回去,不可能有几个孩子就买几份的。
卖完最后一份凉粉,纪冉冉抬头望天,暗沉沉的。
恐怕是要下雨了。
她出门的时候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的。
没想到要带一把伞出来。
这样热的天更加不可能穿着蓑衣出门,那不中暑都要闷到中暑。
收拾好东西,冉冉搓揉了一下双手。
挑起担子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