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十国。
人即便知晓未来之事,仍然克制不了心中的贪欲。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称儿皇帝。
手下也只有寥寥数人反对。
背千古骂名又如何?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才最重要。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你们把朕挫骨扬灰都行。
————
柴周。
郭荣实在是有些头大,不是困扰究竟该如何处理赵匡胤,而是……
“香孩儿,后辈只讲了不到三个时辰而已……”
“你写了五十种方案供朕选择……”
“朕应该先看哪一种?”
赵匡胤一拍胸口:“陛下,臣仔细想了想,后面的四十九种都太花里胡哨了。”
“还是第一种最好。”
“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集全国力量,结硬寨、打呆仗,一步一步推进过去,成功克复燕云。”
“臣不敢奢求领兵作战,只求陛下能让臣活着看到收复燕云的那一天。”
“尔后陛下要杀要剐,臣绝无怨言。”
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礼说道:“请陛下恩准!”
郭荣点点头,同意了赵匡胤的请求,让赵匡胤先行回家休息。
至于选何种方案?还是等朕回去看完再说。
临走时,赵匡胤又替弟弟求了个从军名额,要求一定要把弟弟派到最苦的军队,去打最硬的仗,最好每次敢死队都给弟弟留一个名额。
————
北宋
赵匡胤只是派人将赵光义囚禁起来,如此对母亲也算有个交待。
母亲若是驾鹤西去,立马送光义去伺候母亲。
拟好圣旨立赵德昭为太子,绝了某些人的念想。
————
元丰六年。
今夜的张怀民仍然没有入睡,不是因为苏轼又来叫醒他……而是因为苏轼拉着他赶夜路去找王安石,一刻都不耽搁。
王安石也静下心来,思索变法多年存在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改正,如何实施才能万无一失?
经后辈说了这么久,陛下和众臣工应该不再阻挠变法了吧?……应该吧。
————
南宋。
江南士绅组织了庞大的车队,白发老人亲自带队,浩浩荡荡的带着粮食、食盐、布匹、熏肉、金银等前往朱仙镇。
赵构下令阻拦……额……命令连皇宫都没出去,在朝堂说出来的时候就被群臣否了。
不过路边行人有些疑惑,车队带这么多黄色布匹是干嘛用的?
————
大蒙古国时期。
成吉思汗铁木真在草原上烤着羊、喝着酒,没有因为大元灭亡而有丝毫伤感。
亡就亡了吧,回草原放牧也挺好的。
————
元朝。
有人再次提议杀尽汉家大姓:刘、李、张加上朱姓皆杀。
这样大元就能千年万年,万世长存。
忽必烈真的很想撬开他的脑壳看看,是不是装的都是排泄物……
如果下这个命令,大元都等不到一百年,朕搞不好会提前回到草原过上放牧的生活。
“要不汉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