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那么富?
一:当然是剥削百姓啦。
但百姓才几个钱?你把穷人放到锅里炼油都炼不出二两。
那第二点来了:通商。
北宋的时候虽然陆上丝绸之路不在自己手中,但也还能派人过去。
到了南宋,连北边都过不去,更不要提丝绸之路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陆路这不是还有海路吗?
南宋努力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挣钱,然后赔款,被打,加大赔款力度,然后派更多的船去挣钱,然后继续赔款。】
————
北宋汴梁
赵匡胤眉头紧锁,左右为难。
给武将权利?唐朝藩镇之乱就在眼前。
不给武将权利?喏,后辈提了无数次。
明朝的制度目前我也用不上啊,大宋离唐朝实在是太近了,藩镇割据就在眼前。
如今华夏都未一统,东西南北全是割据势力,我今天敢给武将权利,明天他们就敢有样学样黄袍加身。
————
南宋
临安城中,赵九妹任由后辈调侃。
无所谓了,朕连男女之事都不行了,被你骂几句又如何?
只要岳飞回来,朕这次可以勉强留下他性命,留给太子用用也行。
朕也不怕他不回来,没有后勤,他几十万人饿死在外面吗?
朱仙镇,宋军大帐内,岳飞泪流满面,大宋何至于此?
帐内诸将早就将前来传令的内侍绑在一旁,只待元帅一声令下,砍了他祭旗,全军出击,还于旧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血百年耻辱。
江南士绅们倒是打着一同观看天幕的名义在河岸边举行着宴会。
这姓赵的皇帝不错,对待文人、对待我们都不错,可李世民有句话说的很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日过后,怕是连我们族中小儿辈都要闹着北伐中原,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主位上有一白发白须的老人举起酒杯问道。
“我考考诸位,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可曾出过姓岳的天子?”
左侧第一位置有人行礼搭腔:“不曾,可谁又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呢?”
“不过,武人皇帝可颇为强势!”
老人哈哈大笑:“后辈所言之朱元璋、朱棣强势否?”
“又如何?”
“千年的王朝我没见过,千年的世家我倒知道很多。”
“诸君,共饮。”
众人皆是笑着饮下杯中美酒,商议着各家该出多少粮饷北上慰问岳家军,我们可是很希望王师北上收复中原的。我们和明朝的江南文人可不一样。
————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时,该国东西二王交战,西王误杀郑和船队登岸人员。
事件发生后,西王派使者谢罪。郑和鉴于西王请罪受罚,并没有大开杀戒。
在途经三佛齐旧港,郑和招谕当地海盗陈祖义,陈祖义诈降,图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击败了他,杀敌五千余人,烧毁敌船十艘,俘获敌船七艘,生擒陈祖义等三人。
其后,郑和任命广东华侨施进卿为旧港之主。】
【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十多年,集团成员最鼎盛时超过万人,战船百艘。
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
劫掠过往船只达万艘,攻打50多座沿海镇城。朱棣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
朱棣下令斩杀了陈祖义等三人,又宽恕了谢罪的西王,并对郑和此行感到满意,赏赐了旧港之战的有功将士;
又因郑和称航海期间天妃多有感应,遣朱焯加以祭告。】
【天妃也就是妈祖。】
【第一次下西洋,郑和成功完成了朱棣交托的任务,收拾不开眼的陈祖义,扶持愿意配合大明控制海权的施进卿家族。
同时扶持满剌加国(马六甲王朝),与施氏家族互为犄角之势,共同钳制满者伯夷王国。】
【如果不理解,请代入鹰酱视角,大明此时已经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宗主国,并且东南半岛明朝陆军也在进行征服行动。
此时整个东南亚已经成为郑和远航的稳固大后方。】
【永乐五年,郑和第二次远航,但其次下西洋并未详细记载于《明实录》或者《明史》。
反而是记载于《天妃之神灵应记》,该块石碑俗称“郑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