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看着十二道金牌已经很头大了,听的天幕言语头更大了……
虽然还不知道东厂到底干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拿武侯和司马懿一对比,我猜也能猜的八九不离十……
东厂拜我?实在是太恶心人了……这谁想出来的主意?
————
【为防各地驻防将领专权,朱棣派宦官赴外地监军,甚至委派宦官出任军职统军镇守。出使外国也大多任用宦官。
着名的就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多次出使朝鲜的黄俨。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担任军职的宦官就很差,优秀的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狗儿,不仅靖难立有功勋,还多次随朱棣远征北元。
更有人人都熟知的郑和。
但这毕竟是少数,万里挑一中的万里挑一。
我承认大多数宦官都是一些可怜人,但或许是身体零件的缺失导致大部分宦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理变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权无势的弱者受到强者欺负,他只会欺负更弱者。
而大多数曾经被欺负的弱者如果有了权势,不仅会变本加厉对待曾经欺负自己的强者,更会屠龙者变成恶龙,变成曾经的强者继续去欺负弱者。】
【世界也许很美好,但在光照不到的地方,世界无比黑暗。】
————
大唐长安
……李世民无言以对,太监监军?出使外国?
大唐后世皇帝不会也干过类似的事吧?
“你们说,明朝会不会有皇帝觉得东厂也需要人监督,又再搞一个类似的出来?”
一群人面面相觑,应该……大概……可能……好吧,确实有可能。
明朝确实挺神奇的,开国皇帝是个放牛娃、乞丐、和尚。
第二位皇帝都还没等到改元就迫不及待削藩,结果被第三位皇帝八百人起兵就打败了。
朱元璋和朱棣还是个情种,这方面能和他们勉强相当的只有故剑情深了。
对大臣极其不信任,先是锦衣卫,后是东厂,该不会有人突发奇想,搞了个北厂、南厂之类的吧?
额,不对,西对东,应该是西厂?
————
【大明朝可能喜欢对联,力求对仗工整。
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
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
外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
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
【但众所周知,三角形才是最稳定的结构。】
【锦衣卫监督群臣,东厂不仅监督群臣、百姓还要监督锦衣卫。
那东厂权力过大怎么办?
东厂又该谁来监督?】
【朱见深大喝一声:出来吧,西厂。】
【但西厂存在时间并不久,成化十三年正月成立。
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五月撤销。
但朱见深没有安全感,总感觉会被文人欺骗,一个月后,成化十三年六月又复立西厂。
成化十八年,西厂也让朱见深感觉不安全,西厂撤销。】
【但是吧,朱见深的孙子朱厚照登基,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正德元年,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
但好笑的是,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
一时间,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出,天下骚动。】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朱厚照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仅剩锦衣卫和东厂。】
————
大唐,众人傻了眼……还真有啊……不得不说明朝皇帝的想法真的很独特啊。
东厂需要西厂监督,那西厂怎么办?
内行厂监督呗…………
你们这是玩上瘾了?
大汉,刘彻也是满眼不赞同,一个两个就够了,你们居然足足搞出四个……怕是整天忙于内斗。
————
【有毛病吗?没毛病啊!】
【锦衣卫和群臣斗,东厂和锦衣卫斗,西厂又和东厂斗,内行厂又和他们斗,皇权还不稳稳当当的?】
【稳不稳当不好说,但斗确实是斗,比这斗的都还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