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实聪明,还知道人死了就活不过来,人家殉国的殉国,募兵的募兵,你就躲到家里?
你不是骂燕王反贼吗?你居然给反贼磕头求饶?
呵呵,后辈说“杀方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也”是谣言,我们现在可太认可。
不杀了你,天下读书人都如你一般,大明怕是要步宋朝后尘。
许是觉得和他待一个屋子太丢人,一个接一个的走出屋去,路过方孝孺身边都很默契的唾了口痰。
第一个人唾痰时,方孝孺握紧双拳大声质问,可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接一个的唾痰,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双拳也慢慢松开,头也埋的越来越低。
同窗都走完了,从外边仿佛有一句传到方孝孺耳边。
“呵,果然是个懦夫!”
站在教台的宋濂看着方孝孺的模样叹了口气,也摇着头走了出去。
————
【朱棣登基八日后,南京城破十一天,方孝孺才被处决,期间二人没有过多交流。】
【但是从明朝成化年间开始,由宋端仪等人打头一直到清朝时期,开始不断为方孝孺添加英勇事迹,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故事。】
【最开始故事版本是这样的:朱棣登基在大殿问姚广孝该让谁帮自己写继位诏书?
姚广孝答:方孝孺。
朱棣召方孝孺几次,方孝孺就是不来,逼得朱棣派兵将他带来。
方孝孺挺直身子:叫我干啥?
朱棣:帮我写诏书。
方孝孺大哭,士兵捂着嘴巴不让他哭。
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上继续大哭说:大不了就是一死,我不写。
朱棣大怒,将方孝孺处死。
随后的文字全是狂吹方孝孺的,实在是让人头皮发麻,想看的自己搜来看,拾柒实在是说不出口。】
【而这个故事的最终版本是这样的:朱棣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狂吹方孝孺,并且告诉朱棣:城破的时候,方孝孺不会投降,但殿下可千万不能杀,不然天下读书种子就要绝种了,一定要让方孝孺写继位诏书。】
【为什么姚广孝推荐方孝孺的对话内容会从南京大殿变成北平出发时候?
因为文人不傻。
他们查阅史料发现:姚广孝和朱高炽此时根本不在南京,朱棣登基至少一年半之后,二人才来到南京。
所以他们为了让故事变得逼真一点,把地点改了。】
————
大明北京
“无耻,儒家门人果然太无耻了。”姚广孝破口大骂。
把朱棣都惊到了,老和尚天塌下来都不皱眉的人怎么突然生气了?
————
【之前我们就提到过朱棣本次作战目的是寻机消灭其中一部或者夺取粮草,削弱南军实力,并没有预料到会如此顺利,居然能直接破了南京城。】
【朱棣又是怎么会和姚广孝讨论起城破之后乃至登基诏书谁来写的问题?】
【这已经不算是半场开香槟,这是开场就开香槟了。】
【更何况朱棣是靖难清除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是一定要斩了的,不然无法证明自己靖难的合法性,姚广孝除非疯了,不然绝对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而这个故事接下来更扯淡:朱棣请方孝孺写继位诏书,方孝孺大哭。
朱棣放下身段解释道:先生,不要难过,我只不过想学周公辅佐成王。
方孝孺正气凛然:成王呢?
朱棣:自焚了!
方孝孺: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
朱棣:国赖长君。
方孝孺:为何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这是朕的家事。
朱棣命宫人把笔给方孝孺:先生,诏书一定得您写。
方孝孺把笔一扔:老子就是死也不写。
随后慷慨赴死,并且还写了一首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