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太多,或者说焦虑太多,在这个世道是没什么大用处的。
云棠问他:“所以,咱们家是肯定要支持他吗?”
云棠说不出造反两个字,可是现在看,吴睿广大概就是要走这条路了。
闻彻笑了,抱着她躺下,没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她,“若是我们家以后都追随他,你要如何?”
云棠怔了一下,好像被问住了,但是她还是认真思考闻彻的问题。
她想得专注,闻彻就在她脸旁呼吸着、等着。
良久,云棠轻声道:“是非对错,都要到了眼前才能看清,现在朝廷确实没有爱民护民,可是要说造反也太早了,我所求不过是家人安稳平顺,其余的,都是围着这个目的进行的。”
闻彻听懂了她的意思。
她没有那么在意闻家人所选的道路,说造反太早,也是因为现在还没有被朝廷逼到非要做选择的地步。
闻家人是否跟随吴睿广都不要紧,重要的,是一家人的安危。
闻彻亲亲她的耳朵,“放心,我所想的与你一样。”
云棠好奇:“那你和祖父,是已经答应吴睿广要追随他吗?”
“你都说太早了,他岂能不知?”闻彻把玩着她的手,平平静静道:“现在大家都是为了百姓能熬过这一段日子而去做事,其余的都不重要,咱们家也只是普通老百姓,走一步看一步,他现在没有提过任何计划,我们也只顾眼下就好。”
总不能人家还没说什么,闻家人就主动说想要效忠与否。
————
次日,冯建邦在村中空地敲锣,每家每户都派了一个人来听。
主要就是水中尸体和麦收的事情。
村民在得知闻家的那位吴先生可以提供劳力来帮忙自家收麦子之后,都是不住地感激。
密阳村现在的团结和凝聚力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眼看着郑家的老头一日日好起来之后,他们更是集中起来炮制药材,对于家中儿郎要去每日巡村的事情,虽然有的人家稍有微词,可是大多数都是支持的。
就看现在,若不是有人巡村,那水里的尸体岂能被发现,没被发现的话,那现在大家伙没准都得得病。
所以说啊,这闻家老爷子就是有远见。
都是一个村子,这段时间冯建邦天天往闻家跑,他家的两个儿子更是跟着闻彻等人巡村,多年的老熟人了,大家还能不知道冯建邦的能力?
现在密阳村一切井井有条,大家也能猜到,这些大部分都是闻家老爷子的主意。
冯建邦早就对闻震心服口服,也一直没有隐瞒闻家的作为,所以现在也不会产生什么嫉恨之心。
冯建邦对村民道:“吴先生的人都是孔武有力的汉子,有他们帮忙,大家不用再发愁地里的农活,所以先前咱们选出来的巡村的青壮,还是要继续听安排。”
这意思是,不是每家的儿郎都能在家帮着收麦子。
有人不懂了,在下面问道:“为什么啊?他们还要巡村?”
冯建邦义正言辞道:“咱们密阳村是基本没事了,可是其他的村子还是水深火热,咱们村的儿郎比起吴先生的人来说,更为熟悉附近的山川地貌,由他们跑腿帮助别的村子,你们来说,是不是更合适?”
吴睿广就站在冯建邦旁边,适时地补充一句,“大家放心,我的人都是做力气活的,不会耽误大家收麦子。”
下面的人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反正有人帮忙干农活就好,自家孩子若是有别的安排,那也行啊。
就这样,当日中午,吴睿广的人就到了寿远峰的南侧。
因为寿远峰中还有吴睿广的人,所以两边很顺利地对上了暗号,闻彻去把那南侧的两百人接了进来。
他们是从宜州来的,一路上倒是没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因为要打听消息,还要努力降低存在感,所以也颇为辛苦。
除了一直守在吴睿广身边的关奇四人,寿远峰山上的一百人自然也有带头的,此人名为毕春,要是按照军营的叫法来,可以称呼他为百户,但是现在,闻彻只称呼他为毕兄。
毕春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带着人,跟着闻彻调查小台山尸体的事情,早就对闻彻十分熟悉了,现在自然也担当起闻彻和另外两百人的介绍人。
“三爷,这是阿海,是我的胞弟,也是这两百兄弟的领头人。”
毕春拍了拍毕海的肩膀,又向自家弟弟介绍闻彻,“这是闻彻,闻家的三爷,咱们殿下现在住在闻家,腿伤能好,也多亏了三爷。”
毕海一听,立刻就要行礼来感谢闻彻。
闻彻稳稳托住他的手臂:“吴先生对我们帮助良多,接下来的麦收,也还得劳烦兄弟们。”
毕海爽朗一笑,道:“三爷客气了,只是农活而已,怕是咱们弟兄们还没等活动开,就都完事了。”
闻彻知道他的意思,现在站在这里的人,都是上过战场的将士,平日操练的强度就很大,只是收麦子,确实不算是累活。
毕海知道,自家兄长能把闻彻介绍给一众兄弟和他,那肯定也就是殿下的意思,这代表他对闻彻的信任。
只要殿下信了,毕海就也能完全信任闻彻。
两百人自然要有地方安置,寿远峰上没有地方了,所以闻彻直接带着毕海等人回了村子。
密阳村一共有一百二十户人家,算得上是大村子,闻彻给每家分两人,有的人家地方,是一人,如此就把毕海等两百人的住所安排好了。
毕竟这两百人都是来帮村民干活的,村民们自然乐意负担他们的住所和吃食问题。
忙完这些还不到傍晚,现在天黑得很晚,所以家家户户就都下地了。
闻彻回了一趟家,先去中苑和老爷子说了两百人的情况,又去南苑见了陶氏,最后对云棠道:“最迟三日,肯定给你们递消息。”
云棠点点头,送着他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