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事情刚结束,英月生本想好好睡一觉,可那知躺下后不久,突然有一只鸽子飞进屋内了,由于武林中人,经常行走江湖,警惕性都比较高,这一现象瞬间就惊动了英月生。
当他睁开眼睛,定睛一看,才明白,是自家信鸽的时候,他立即警醒了,由于此时天色蒙蒙亮,他也不必借用灯火去洞察屋内一切,见一旁的刘子肖睡的正香,他便不动声色,悄声来到窗台前,抓取信鸽身上的信件。当即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庄中有事,请庄主速速赶回。“
英月生见此,顿感山庄必有要事,便不敢在此耽搁,可眼前这个小孩有点让他犯难,因为他深知路途遥远,如果带上刘子肖随行,必然会遗误庄中大事,可想此举定然不行。
但出于仁义道德,自己既然已经将小孩搭救,那就要负责到底,毕竟他年纪还小,不适合独自在外飘荡。
本来他是想着,等过几天这边的事情忙完,带刘子肖一起回山庄的,可惜天不遂人愿,庄里突发棘手的事情,他也不得不,另做考虑。
对此,他可是左思右想,突然间,他想起当地一位,与父亲私交甚好的朋友,人称,风笛子,由于他吹笛技巧了得,有风萧萧,泣水寒的感觉,故此得名。
想到这里,他是连忙叫醒刘子肖,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一路朝风笛子的,山间别院而去。
不过就在期间,当他路过集市,看见有伯父最爱的酒,便随手买了两壶,继续赶路。
由于他所在的客栈与风笛子家还有一段距离,再说还有山路,所以行动起来难免有些慢,在加上刘子肖还是一个孩子,因此,直到快日落西山的时候,他们才来到,风笛子的别院门口。
虽然这里居于山间,可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山路,再加上风笛子,弟子众多,时常都会上山下山,来往密集,这里也就被一些江湖人士所熟知,不至于那么荒凉清冷。
别看这里称为别院,可规模却一点不亚于自己的山庄,同样是亭园满目,高堂林立,一副典雅之气,尽显月家风范。
尤其是这个正门,可说是气派宏伟,一眼望去很是壮观,最令人醒目的当属门楣上的,三个大字,笛声苑,可说将一个音乐世家的风范,尽显在字体本身了,给人一种神秘悠远之感。
瞬间,英月生就敲开了,笛声苑的大门,来人是风笛子的管事,一脸正气,朴实无华,很有乡绅士卒的感觉。
英月生随口道:“这是风笛子伯父家吗?“
只见管事一副严谨态度答道:是的,请问您是谁,怎知我家主人大名?“
英月生回道:“我是他的贤侄英月生,麻烦通报一声。“
管事一听,有些惊讶道:“哦,原来是英大侠,我经常听主人说起您,不用禀报,主人正在给学生授课,不如你直接随我来。“
说完,便急忙上前带路,英乐生想也没想,就带刘子肖随后跟进了。
来到大厅,管事就招呼两人坐下了,可没想到,风笛子此时刚好授课完毕,来到大厅,与英月生直面相见了。
只见风笛子一副热情之举,急忙上前问候,管事见此,退下准备茶水去了。
见是伯父,英月生也急忙起身向风笛子行礼,这两人多时不见,甚遇知音。
只听风笛子笑迎道:“月生啊,你来了,多年不见真是想死伯父我了,这次来可要多住几日,与老夫唱弹几曲,当年一别老夫可是实感遗憾。“
英月生感叹道:“我又何尝不是,记得当年我随父亲来访,期间可谓不亦乐乎,只可惜岁月蹉跎,我已经不再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子了。
风笛子也叹息道:“是呀!人生如梦,一瞬即逝,没想到今天的你已是英家庄主,我看你神色匆忙,这次前来莫非是有要事。“
没想到自己的苦恼一眼就被风笛子看出来了,只好坦言道:养我者父母,知我者伯父,小侄此次前来却有一事相求。说完将眼神转移到了一旁的刘子肖身上。
风笛子见此,毫不逊色道:贤侄不必客气,有话请讲。
英月生急忙道:我想将这个小孩托付于您。
风笛子用喜欢的表情道:你是我的贤侄,他是我的贤孙,老夫求之不得,只不过贤侄家大业大,为何不将其留在身边。
英月生毫不掩饰道:伯父见笑了,“贤侄至今无儿无女,这个小孩是贤侄昨夜侥幸搭救的,如今他已家破人亡,只剩他一个,见他孤苦可怜,便带于身边,本想在此办完庄内琐事,就将其带回细心教导的,可那种昨夜凌晨十分,庄中突然飞鸽传书,十万火急之事,不得已才想将刘子肖托付伯父,留此学艺,以正其心。“
风笛子听后,甚为感动也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也理解贤侄如今贵为一庄之主的烦忧。
见风笛子如此喜欢刘子肖,愿意收他为徒,英月生也算是了结了一桩心事。
为了不耽误庄中要事,他也顾不上与风笛子叙旧,只能匆忙拜别风笛子而去,风笛子见此虽有叹息,但大事要紧,也只好遗憾相送,走的时候还不忘赠予英月生一匹快马。
当英月生返回途中,再次经过那个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的小湖边时。
他忽然有感而发,于是即刻停下脚步,在石壁上刻下了一首诗句。
游山玩水到宝地,
山清水秀景诱人。
巧遇人世不平事,
只留灵儿在人间。潇洒写完之后,便再次快马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