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从周、王思同等人见了,闷着脑袋一言不发。
李从荣到江陵后,并不着急立即入楚作战,而是等邓州威胜节度使,襄州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州安远节度使都到了之后,才不紧不慢召开了军议。
披甲执锐的近卫统领林仁肇撇嘴道:“照此看来,李从荣倒是清闲得很,这般不将战事放在心上,比起他那位能征善战的兄长,可是差得远了。”
随后,新政新一批政令,经由中书省递交,皇帝批准,门下省审核生效之后,下达到各州县。
见了李从璟这番模样,李嗣源让他附耳过来,对他耳语一番。
李从荣很喜欢高大如城的楼船,因为他已经在船上呆了三天三夜没下来。
李从璟之所以留在洛阳,百战军之所以没有跟随李从荣出征,为的便是应对眼下这种情况,整顿吏治必然会有风暴,这是李从璟与李嗣源早先就有预料的,令人欣慰的是,这股风暴出现在洛阳吏治整顿结束后,这至少维护了朝堂安定的大局,给了大唐一个安稳的中枢。
李嗣源拿起蒲扇给自己扇了两下,因为天气渐渐转凉的缘故,没多时又将其丢到一边,“洛阳的吏治整顿已经收尾,因事先多有准备的缘故,填补被治罪官员官位的新任官员,都已及时就位,如今朝廷各部都已恢复正常秩序,当然,较之先前,眼下的官员自然精干许多,说是气象一新可谓恰如其分。到了这个时候,新政下一阶段的措施,也该公告于天下州县,着手推行了。”
江陵这些年除了囤积粮草军械,马怀远主要做了一件事:造船。
徐知诰颔首,“这倒是不错。”
李嗣源也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马小刀拉着马怀远直眨眼睛,“咱们这位赵王殿下,到底是游山玩水来了,还是征战来了?他看到楼船的那股兴奋劲,可是比我看到青楼里的小娘还厉害啊!听说他之前可是从未有过领兵出征的经历,这回这不是拿我等来练手吗?”
长沙府。
李嗣源提议,让李从珂来接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平心而论,这个提议没有半点问题,李从珂已经是潞王,接康义诚的班,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都够了,况且李从珂自打从两川归来,就一直想在禁军任职,为此没少请求李嗣源。
李嗣源最后道:“春帷士子,虽方入官场,诸事不甚熟悉,但有年长官员带领,也能够任事,且这些士子热血常在,不惧艰难,最是适合披荆斩棘,与地方老旧势力争雄,这番不妨多任用这些新科才子,也好让他们知道,如何施展抱负、报效家国。”
李从璟听罢李嗣源的话,立即恍然大悟。
李嗣源随即下诏,斥责宣武军的骄横跋扈,并下令六部为大军东征作准备。
王朴放下毛笔,拿起面前写好的文书从头看了一边。
却说赵王李从荣,这时早已抵达了江陵。
杨吴水师强大,当世称雄,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大唐要与杨吴较量,无论是顺长江东去直捣金陵,还是驰援楚地,与杨吴争夺湘江边的楚国王都长沙,都要多多依仗楼船。
只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刚刚出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李从珂,已经不在洛阳。
对康义诚贪污受贿、与宣武军勾结谋乱之事,李嗣源大感痛心。
他来到窗前,夜空皎月高悬,繁星点点。
最后还是副帅符习去把他生拉了出来。
而这个时候,李从璟仍旧在洛阳,没有要亲自东征的意思,那副模样,是要在洛阳主持大局主持到底了,毕竟他马上就要进位为太子,正该掌握政事手握全局才是。
无论如何,李从珂都是一员大将,虽然不长于谋略,但资历威望都摆在那里,治军还是有一套。
就在百战军抵达汴州的翌日,郓州天平节度使安重霸、青州卢龙军校王公俨,相继拥众生乱,随后,滑州义成节度使王晏球也称,滑州拒行新政。
随后,李从璟提议让李彦超担任侍卫亲军的副将——之前那个副将,与康义诚多少有些牵连,已经被降职。
马小刀干瞪眼,“你去演武院也在洛阳呆了几年,就没听说过赵王是甚么人?这不可能吧?这家伙到底能不能打?”
三镇节度使所带兵马并不多,各位节度使的兵马都在三千左右,这当然是因为朝廷新政的缘故——除却襄州好上一些,邓州、安州向来都不算大镇,与郓州、青州不能比,兵马本就不多。至于襄州,则是在江陵地位日重后,没有从前那般重要了。
徐知诰微微点头,“正是如此。依据边镐到江陵后传来的消息,李从荣一路上可是对战事上心得很,摩肩擦掌,意欲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