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中歇息,刚合眼不到两刻,赵将军何事?”亲兵见赵弘殷火急火燎的模样,已经预感到对方是要来打搅孟平歇息,不免有些不满。
孟知祥摇摇头,“你不知李绍斌此人。若是玄武县长久不能克之,我怕李绍斌生出他念。”
玄武县距离梓州不到百里,距离成都两百余里,玄武县午前的战事情况如何,孟知祥天黑前便能知晓。
苏愿原先知道,但此时又变成了不知道。但他知道,他也很快就能知道。
“这……李绍斌怎会如此糊涂?”苏愿有些乱了方寸,他却不知道,东、西川的联盟,说到底不过是“狼狈为奸”,乃因有暂时的共同利益,哪里谈得上坚固?若是形势有利还好说,若是形势不利,难免人心浮动,各有异样心思。孟知祥与李绍斌,说到底,谁会去真的相信谁?
“若仅是投降,朝廷自然不会赦免其罪。”孟知祥转身看着苏愿,“但若他甘为朝廷鹰犬,反过来攻打我西川,那会如何?”
西川与朝廷,谁才是强者?到底谁才能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苏愿一句话说完,尤觉得不够,继续道:“朝廷赏罚无度,奸佞窃据高位,良臣无立锥之地,当年郭公伐蜀,对朝廷功劳何其大,郭公本身又是何等忠义之人,最后竟然落得那般凄惨下场,如此朝廷,天不亡之,人必亡之,我等断然不会助纣为虐,还请大帅明鉴!”
大争之世,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大争之世,凡有才华者,谁不择主而事?席卷天下的大争洪流,裹挟着天下子民左奔右突,身在其中的人谁都是身不由己,渺小的个人面对洪流的奔进,无论是要大展才华还是明哲保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糊涂吗?”孟知祥忽然盯着苏愿,语气也怪异起来。
“好,很好,先生不愧是西川俊杰,有先生去做这件事,本帅放心得很!”孟知祥脸上挂着让人倍觉亲切的微笑,说完这话,他抬头看向天空,只见西川上空乌云密布,似乎有大风雨将至。
“将军何在?”赵弘殷从城头快步奔下,在民房外见到孟平亲兵,立即上前急声询问。
上得城头,望见城外排山倒海般的西川军铁甲浪潮,孟平也不禁怔了怔,“好大的架势!”
西川军攻打玄武县的第七日,当玄武县“一成不变”的军报再度递到孟知祥手中时,正在府中与苏愿对弈的孟知祥,再也坐不住,放下手中棋子,负手来到凉亭边,望着亭外一湖秋水,眉头紧锁。
“这……这……”苏愿一时说不出话来,因为他发现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可能。
“李仁罕、赵廷隐、张知业等人,领军攻打玄武县已经七日,始终不能克之,致使我军三万精锐在玄武县迟滞不前,对梓州城成坐视之态。”孟知祥声音沉缓,“战事发展到这般地步,始料未及。”
左右莫不大声应诺,皆奋然前驱。
说到这,李从璟顿了顿,眼神锐利了几分,“其五,此计划务必保密!”
赵弘殷正要回答,孟平却已摆了摆手,“走,上城头!”
“此战要实现一石二鸟,有两处关键需得好生把握。”李从璟环顾众人,“其一,玄武县之决战一旦发起,务必保证此处西川军无援;其二,赶往玄武县的军队,务必要精锐,且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西川乃是根本,成都更是根基所在,值此紧要之际,大帅焉能轻离中枢?”苏愿惊道。
“玄武县有万余百战军精锐驻守,旦夕间要攻克,实属不易,大帅万勿忧心过甚。”苏愿劝道。
“要把握这两处关键,又需得做好几件事。”李从璟接着道,“其一,持续给梓州城压,使其自顾不暇,不能察觉我军分兵玄武县之意图;其二,严令汉州方向的军情处眼线,务必保证决战发生其间,西川再无其它军队赶来;其三,百战军务必要坚守到援军赶到;其四,肃清玄武县与梓州之间的敌军斥候、游骑。”
日复一日强大的大唐帝国,近年来深得民心的天成新政,已经天下人莫不翘首东望,人心这个东西,在寻常时候或许不如何显眼,但的确不容小觑,尤其是在需要选择的紧要关头。
“大帅有何对策?”苏愿再问。
“将士在前线血战,本帅岂能在后方苟且?西川是西川军民之西川,本帅既然节度西川,便应当与西川军民浴血同袍!”孟知祥果决地说道,这话让苏愿心中一暖,很受振奋,随即,孟知祥严肃道:“又且,先生当知,前方战事若不能胜,本帅守着成都又有何用?”
苏愿抬起头,望见乌云低沉,只觉心头犹有大石。
苏愿怔了怔,不知道孟知祥这句反问是什么意思,陡然心中一惊,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拜倒在地,急声道:“大帅明鉴,我西川军民受大帅恩惠多年,无不感恩戴德,纵然形势不利,我等也绝不会有贰心,士为知己者死,我等定会誓死报效大帅!”
连日来,孟平少有合眼休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双眸中布满血丝,脸上也是密布血污,都没有闲暇去清洗,但他仍有旺盛的斗志,坚守城头与众将士力战不退,这才守住了城池。这一日,在打退西川军一轮猛攻之后,他下城去稍作休息。
亲兵不敢再多言,眼圈却是更红了。
扶起苏愿,孟知祥又道:“近日来,本帅得报,城中有不少朝廷细作在搅弄风云,试图对我西川官、将行反间计,迫使我西川内乱,从而不攻自破。那李从璟倒是手段层出不穷,只可惜,他又如何知道,我西川上下同心同德,又岂是他这番阴谋诡计能够撼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