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没走出两步,又是一名军情处锐士急匆匆赶来。看他神色,竟是比方才那人还要急切。
荆南之地,位在长江中枢,得此地,则可顺流而下广陵、金陵,直入杨吴腹地。李存勖欲得此地,本是大略,却因为犹豫,错失良机,此番与高季兴结怨,又让其逃脱,日后要拿下荆南,则是难上加难。而经此事,杨吴必定窥探到李存勖意欲图谋杨吴的用心,从而对大唐严加防范,大唐若想对杨吴用兵,则又难上加难了。因此可以说,李存勖此举如昏棋,已令大唐吞并天下的道路变得更加险阻。
此事自无不可,李嗣源当即同意。
曹氏笑眯眯的点头,“被你这么一说,眉宇间当真有几分相似。”
石敬瑭将石重贵扶起,笑意浓郁,就如同捡了一个宝贝一般。
刚出院子,没走出多远,两人迎面碰到一名军情处锐士疾行而来,行色匆匆,风尘仆仆,看那样子,是远道而来,有事向李从璟禀报。见到第五,这名锐士停下脚步行礼。
李四平目光炯炯问莫离,“莫先生,敢问,若是谋事不成,我等会如何?”
“如何建立威望?”
曹氏啊了一声,诧异的看向李嗣源,李嗣源也露出惊奇之色,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对曹氏道:“夫人,你听,从璟如今可是不得了,这才去幽云几日,竟然被百姓称为‘幽云之福’,连一个半大小孩都知其名了!”
“不过四个字:引君入瓮!”
李嗣源让石青锋和河丫起身,问他:“你曾言及,你到洛阳来,是为寻亲。你亲戚是何人?家在何处?你不妨说出来,或许老夫能帮你一二。”
石青锋拉着河丫规规矩矩跪下,拜道:“多谢恩人救命之恩!”
两人在院外相遇,一同走进院子。
李四平脸色微变,又问:“莫先生,若是事请泄露,我等会如何?”
石青锋大喜,先拜谢了李嗣源一番,这才不无雀跃道:“小人堂兄名叫石大柱,是军中都头!”
李嗣源坐在矮榻上,看着眼前精神焕发的少年郎,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五打开锦囊,掏出其中的信件,展开来看。
李四平脸色难看,三问:“若是途中生变,我等会如何?”
论走的路程,这份情报也比先前那两份远得多——它来自杨吴中枢之地,金陵。
李从璟回身,走进府内,因天色已经快要放亮,也没了休息的心思,直接走进内书房,谋划接下来要解决的事。他之前曾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让李存审归朝,经过这些时日的努力,此事已经有了眉目。
耶律敏笑了笑,“不知为何,本宫觉得,若是此时离开这里,说不得就要错过什么。”
石青锋思索着道:“堂兄在书信中提起过,他的主将姓李……”说到这,他顿了顿,挺起胸膛,显得颇为自豪,“那位李将军,乃是前不久在幽云边境屡败契丹蛮贼,被称为‘幽云之福’的大英雄,李从璟将军的亲父,当朝上将李嗣源老将军!”
“回禀第五统领,洛阳情报,乙字一等号!”军情处锐士将怀中锦囊递给第五,如是说道。军情处情报,按照轻重缓急程度,有甲乙丙丁戊五级之分,又有一到三等之别,乙字一等,当是十分重要且紧急的信息了。
李嗣源纳罕问道:“为何不见石大柱?”
若如此,杨吴又该何以应对?
李从璟在与卫道、章子云等人议过民事后,留他们在府中吃完夜宵,这才放他们归去。今日几人已将幽云民事大政方针制定下来,日后便是在此纲领下具体行事,虽然千头万绪,但已有了方向,以卫道、章子云几人之能,又有他们身后的一帮干吏作为中坚力量,幽云民事要变天不难。
作为李从璟一半近卫的统领,第五姑娘可在李从璟府上随意行走,此时她正好“路过”李从璟的卧房。恰逢春节,耶律敏来向李从璟道贺,这会儿也走到了李从璟卧房外。
多年以来,李存勖依仗其雄才大略,败契丹,平燕赵,灭梁朝,未尝失手,时天下豪杰无数,而他独占鳌头,举天下英雄莫能与之争,最终称霸中原。
石敬瑭点头应诺,凝神沉思了好半晌,这才试探着对李嗣源道:“青锋能碰到父亲,有如今际遇,命运已是与往日大为不同,不如就叫‘重贵’如何?”
“石大柱?”李嗣源寻思半晌,竟似有些印象,不过一时却是想不起来。于是又问:“他属何人麾下?”
石青锋摇头。
第五照样截下情报,书信上却是写着:荆南高季兴入朝拜见陛下,陛下欲杀之而夺荆南,因有郭崇韬相劝,陛下举止犹豫。后高季兴南归,陛下又欲杀之,令襄州刺史刘训追捕,却被高季兴斩关夜逃。
石青锋茫然看着李嗣源和曹氏,不知眼前是什么情况。李嗣源见他神情,遂笑道:“你可知老夫是谁?”
莫离迎上李四平的目光,一字字道:“若是不如此,不仅我等身死,渤海亦将国灭!”
幽州。
“等你。”任婉如糯糯的声音很柔软。
这件事办妥,李嗣源有些欣慰,他叹道:“天下大乱以来,各地连年征战,百姓固然家破人亡,军人又有几人不是马革裹尸?石大柱从我征战,却英年早逝,说来令人痛心。”看向石青锋,愈发觉得喜爱,对石敬瑭道:“你既收青锋为养子,便为他重新取个名,好让他有个不同的人生。”
曹氏满脸欣慰、自豪,得意道:“那是自然,也不看他是谁的儿子!”
石青锋既惊讶且不解的看向石敬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