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擒皇甫麟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从璟自己。皇甫麟被李从璟擒住之后,只是长长叹了口气,并未多说什么不平之言,坦然受死。
皇甫麟摇头叹息,“输给你李从璟我皇甫麟本没什么不服气的,这回坚守大梁让百战军平添伤亡,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各为其主,刀兵相见乃是军人本色。身处大争之世,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人活这一辈子,总得为自己拼一把,无论胜负成败,都不愧对自己,也算没白活一遭。至于最后结果如何,你我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李嗣源一箭射落城楼上的黄袍之人。
将诸将的表情收在眼底,李从璟手指着大梁城,解说道:“大城在前,大军在侧,敌明我明,胜败之争,但凭实力而已。大梁虽固,然则城大兵少,我听闻皇甫麟临时招募了两万新卒,这让大梁看起来固若金汤,实则不然。若是面对寻常军士,皇甫麟或许能够守得住。但如今我身后站着的,是两万百战军。有百战军在此,破这样一座城池,又有何难?若非如此,我何必请奏陛下发百战军前来支援?”
百战军,攻城了。
大梁被唐军攻占之后,李从璟在城墙上对皇甫麟说,若是愿降,他不仅可以留有一条性命,还可在百战军担任一军三千人的主将。
莫离这话说完,李嗣源和李绍荣也策马过来,两人身后跟着各自幕僚或者部将,一时间,聚集在这里的将领文士,光鲜夺目。
随着一声轰然巨响,大梁城门轰然倒塌,百战军涌入城中。
“大梁……”莫离似笑非笑,“看起来很不好打下来啊!”
黄昏时,皇甫麟冲进皇宫,将正愁眉苦脸在后宫担心受怕的梁主朱友贞扶起,强行将其携至城头,并昭告大梁军民,皇帝亲自督战。朱友贞置身城楼,哭泣不停。后,哭泣声骤止,一袭黄袍出现在城楼,面对唐军巨石锋矢而不为所动。梁军由此士气大振。
皇甫麟有些感慨,对李从璟笑道:“现在,大梁城是你的了。”
唯有大唐!
大梁或许不是一座军事雄城,但梁朝以此为根基经营数十年,气派不可谓不大。李从璟自然不是有感于大梁城的雄伟,而是看到大梁,就意味着对梁之战已经进入到最后一战,梁朝命运如何,大唐能否入主中原,天下局势的走向,就看他这一仗打得如何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嗣源率唐军先锋到达大梁时,朱友贞已死,梁臣开门投降,是兵不血刃拿下的这座大城,从而宣告了大梁的灭亡。但现在的情况明显不太一样,大梁城中几乎是凭空出现了一个皇甫麟,历史也因此有所变化。李从璟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他这个穿越客,已经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历史是不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已经起了变化,不再在原本的轨道上继续前行。
这一战,李从璟身先士卒,不顾李嗣源相劝,亲自攀爬云梯,与万八同袍浴血奋战在一起。仗一开始,就没有半刻停歇,大军不分日夜,持续猛攻。城墙内外,一时间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我领大梁军民奋力抵抗,给唐军带来如此之大的伤亡,你竟然不杀我?”皇甫麟听清李从璟的话之后,震惊的无以复加。
说到这,皇甫麟对李从璟正礼而拜,“我,皇甫麟,愿自此跟随军帅,效犬马之劳!”
李从璟这话一出,所有将领都一阵默然。
正午,蒙三率部以撞车撞塌城门,一度攻进瓮城。
第一日白天,百战军就攻上了城头。但立足不到一刻,就被梁军重新夺回了阵地。攀上城头的三十二名百战军将士,人人皆淇门老卒,悉数战死。
黎民之前,李从璟在军营立生死碑,刻上自己的名字后,率领五百君子都,于辰时再度攻上城头,并浴血冲杀在前。当是时,城头出现两片百战军立足之地,杀得梁军大骇,后被皇甫麟以大刀阵赶下城头。五百君子都,只有不到百人生还,李从璟亦受创。
他这话说完,诸将都将视线集中在李从璟身上,安静等待他说话。前日对戴思远一战,大军之所以能胜,且胜得干净利落,李从璟的布局谋划无疑是关键。在军队这个有实力就是爷的地方,李从璟无疑已经树立起了绝对的威信,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大梁城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马背上的李从璟,眼神有刹那间的失神。
蒙三和不顾重伤在身的孟平一道,再次攻进瓮城。
天下从此无梁。
很狂妄的一番话。
在攻城之前,李从璟几乎没有做战前动员,他只是指着大梁城,对前来领命的诸将道:“给本帅,夺下它!”
“三日。”李从璟缓缓开口,“三日之内,必须攻克此城。”
梁主朱友贞死于乱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