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工夫,王发财和万一都由蔡管家带入厅堂。
王爷,小孙爷来了!蔡管家毕恭毕敬地说。古先生猛地从位置站起来,心想,王府怎么这两个不同的孙子,一高一矮,高的骨瘦如柴,肚子特大,走路似旱鸭子一样一摆一摆,矮的长得圆鼓隆咚脸,看他年龄八九岁左右,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
你俩还不快向古先生下跪!快点叩拜先生。王爷严肃地说。
爷爷,我不想读书,读书太难受,不自由。我要和万一弟弟天天一起玩,捉迷藏,抓蛐蛐,斗鸡鸡。王发财来到王爷身边便撒起娇来。可是万一见机行事扑通下跪叩拜了三下响头。
先生在上,爷爷在上,万一这厢有礼了。万一边跪边说。
哟,小小年纪太懂礼节了,快快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古明问。
回先生,学生姓万,名一,叫万一。本人是好心的爷爷收留下的可怜之人,能和王孙爷发财哥哥一起拜堂、拜恩师此是我的福气……
哟哟,快快起来。古先生咧嘴笑了,可王爷一点也笑不出来,他知道自己的孙子王发财体弱多病,又不愿意学习,这如何是好?
古先生,万一是个下人,他陪我孙爷一起学习的,他只是一个陪伴而已,是老夫收留的小乞丐。而老夫的目的就是让我的孙爷长大文韬武略呢!
王爷,古明知晓!哈哈。古先生点点头。此时,王爷便坐在太师椅上心里舒坦了许多。
万一啊!原来你不是王爷的孙爷,是小孙爷的一个陪伴?古明问万一。
正是,我万一都会替发财哥哥叩拜先生了三个响头。如果嫌弃万一磕头不够,万一再跪拜三下?
古先生听万一一番话后,他手捋胡须,心想,这万一是可造之材,小小年纪竟然懂得一些做人、尊敬长辈,主次轻重的道理,实在是难得的好苗子。
你们稍等,我去劝发财哥哥一定跟随先生认真学习。不过发财哥哥病也折磨了他十二年多了,万一会认真照顾他的。万一不紧不慢地说,让王爷听后点点头,心中暗暗地为万一高兴。心想,万一是老朽收留的小乞丐,长大后他会不会报恩,我就当一次好人。如果发财长大后有这么一位弟弟,也是他自己的造化。
发财,你看万一弟弟都叩拜了先生,你为什么不拜?王爷平静地说。
我肚子大,跪不下去,一跪下去肚子会裂开的。王发财也说出了其中道理,王爷笑开了脸,心想,孙爷不是不懂师徒礼节,而是另有原因,坐在高堂上的古先生也欣慰地点点头。
万一代替王发财拜师,王爷也打心眼里高兴。王爷让蔡管家把王发财、万一带出了大厅堂。古明先生心中有谱了,心想,对于这个俩孩子,必须因材施教,绝不可错过万一这孩子,这孩子太聪明了。他抿了一口茶,又规规矩矩把茶盏轻轻地落下笑着说。
王爷,你放心!孙爷我会因材施教,尽古某最大的潜能,所学知识灌注他们。
那就好!不过,刚才你也看见了那个万一,这孩可聪明了。
万一这孩子,他怎么姓王,可以让他改姓王,如果他不愿意就不让他跟孙爷王发财一起学习,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这个我想过,老夫担心万一不会。王爷思忖片刻。
这还不容易,他是小乞丐,在王爷有一口饭吃就很不错了,他凭什么要与孙爷王发财平等待遇?古先生狐疑地问。
老夫也是这样想过。可是,王发财那天发病,是万一土办法给救好的,当时万一向老夫提出条件。他有本事可以把发财救好之前,必须答应他与发财一起吃饭,一起读书识字。否则万一见死不救……
哦,这个土办法有如此作用,怪不得王爷不好拒绝他,那好吧!我会对万一另眼看待,对王发财多多辅助,让王发财发奋图强,满腹经纶,才高八斗。长大后进京科考必会榜上有名。
有古先生这一句话,老夫花钱值!对了,古先生千里迢迢,只顾说话,还没有为先生接风洗尘呢!
王爷,免礼!从今往后,恐怕王爷不嫌古某之烦就可以了。
哪里、哪里,哈哈,来人呐!摆酒美宴为古先生接风洗尘!
于是,蔡管家、马管家,丫头们都忙碌起来。一桌丰盛的酒席摆好了。
古先生请!王爷说,古明第一次受到了王爷热情接待他心中窃喜,心想,王爷果然是王爷,这么隆重地款待让古某受宠若惊。
王爷客气了,请!古明彬彬有礼,于是两位落座。王爷拿起酒壶给古明斟满一杯酒。
此杯酒,先敬先生言而有信。王爷端起酒杯,古明也兴奋地端起酒杯同干。王爷又添满一杯酒笑嘻嘻说。
古先生,以后我孙子的学习就交给你了,望先生耐心施教为盼。王爷又端起了酒杯,古明不敢怠慢,连忙站起身。
谢谢!王爷你太热情了。往后古某一定全力以赴。
有先生这一句话,老朽也就放心了!王爷又敬了古明一杯。
酒过三杯,菜过五味,两人说说笑笑已经消耗了半个时辰。古明有些醉意,他笑嘻嘻地说。
王爷如此款待,古某乃三生有幸,从今日起,古某一定把他们培养成才。至于万一这孩子非让他改为姓王为好,万一长大之后他也知道是王爷对他的好!
对,今天,要万一就叫王发达如何?
王发达?可以啊!一个王发财,一个王发达,只有先发达才会发财?哈哈。古明幽默风趣地说,让两个人心有灵犀地笑了。
第二天上午,王发财穿着崭新的衣服,与王发达一起来到王府后花园幽静的房子。此时,古明先生正坐在教室里等待两位学生的到来。
先生好!先生早安!王发财,王发达打躬作揖。然后落座,古明点点头。
王发财,王发达,从今天,我就是你俩的先生。先生之言,不可不听,先生之行,不可不仿。从今天起,我们从《三字经》开始学人之初,性本善。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老师,人为什么会变坏?王发财突然间问。
如果不从小小年纪开始教育,学习文化,那么你的善良的本性就会起变化。一个从好的方向变,一个从坏的方向变。向好的方面变这样就会善良,就会成为人人敬仰的好人,相反,向坏的方面变坏,就会恶劣,最终成为可恶之人,人人会仇视、厌恶他。古明一番解释让王发财似懂非懂,而方平已经在听古先生讲的同时,他不断地在认真思考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