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这一次带着“独立日”前来英国,显然不仅仅是宣传一部电影那么简单,这标志着以商业为首、以利益为重的好莱坞商业电影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开始打破欧洲的文化壁垒,让欧洲文艺电影市场也逐渐对好莱坞敞开了胸怀——甚至可以说是对华尔街的资本打开了大门。“独立日”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完全可以被看做是未来十年欧洲对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态度。
面对这些问题,“独立日”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将自己的席卷之势从七月第一周一直连绵到了第三周,与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一起,将这部商业电影的票房走势推向了一个几乎无法超越的高度!
除了这四部作品之外,由丹尼-鲍尔执导的英国电影“猜火车”也将在本周登陆北美,在八间电影院举行点映。可惜的是,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不是说这个标题本身有多么标新立异,而是在于历史的传承。
在“独立日”上映之前,各大电影公司在安排档期时,或多或少都避开了这部作品,不管他们是否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前进不看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投资过亿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可以轻断这就是一部注定将会失败的作品,更何况,雨果的票房号召力依旧是让大家忌惮的。所以,七月第一周、七月第二周,上映作品都相对弱势一些。
电脑产业和互联网的诞生,已经成为了过去几年整个社会的热议焦点,许多权威人士都认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将会让地球迎来世界末日,电脑会不费吹灰之力地毁灭人类。可即使如此,科技的发展还是不可阻挡地走到了今天。
本周足足有四部新电影上映,前两周积蓄的能量在本周一起爆发了出来,只是这股能量究竟是一飞冲天还是一泻千里,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电脑特效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其实就是整个科技进程背景的一个缩影——这是一个具有舆论领袖意义的命题。就如同舆论领袖对社会舆论所产生的影响,电影工业的强大影响力让“电影”就成为了舆论领袖,科技之于电影的意义也势必将会对科技之于社会的意义产生影响。
环球影业的“恐怖幽灵(thefrighteners)”是本周新上映的作品之一,这部奇幻恐怖电影与暑期档的属性并不相符,但环球影业还是寄予了不少厚望,电影是由依靠“家族的诞生(familyties)”电视剧、“回到未来(backtothefuture)”系列电影红遍半边天的迈克尔-j-福克斯(michaeljfox)领衔主演,投资三千万美元对于一部恐怖电影来说也堪称是天价了,所以环球影业还是决定搏一搏,将电影放在了暑期档上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恐怖幽灵”是由彼得-杰克逊(peterjackson)自编自导的,这位后世依靠“魔戒”系列红遍全球的大导演如今还是一个无名小卒。
从这四部电影的类型就可以看得出来,七月第三周并没有真正具备横扫千军实力的作品,更多是一场大混战,事实也是如此,这四部电影的上映规模都在两千间以上,无论是投资还是卡司,实力都在伯仲之间,最终胜负也难以判断。
现在,三十二年之后的今天,“泰晤士报”再一次复制了这一标题,“雨果-兰开斯特入侵英国!”这不仅仅是对披头士的致敬,也不仅仅是对雨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历史文化的解读。
有趣的是,“梦幻渣fit人”的男主角是沙奎尔-奥尼尔(shaquilleo’neal),nba篮球运动员的那个奥尼尔,后来与一众队友携手创造了洛杉矶湖人队王朝的那个奥尼尔。如今的奥尼尔还是刚刚进入联盟未满四年的新秀而已。
另外,“独立日”在北美所掀起的争论——关于成本关于投资关于电脑特效,其实也深入了欧洲大陆的骨髓。虽然欧洲土地一直是艺术电影的最佳土壤,但在这里商业电影也一直都是存在的,并且带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特色,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特别道路。现在,欧洲和北美一样,也面临着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冲击。
1964年,披头士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那人山人海的盛况一直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依旧让人们津津乐道。在当时,披头士踏上美国土地,并且掀起了狂热,这不仅仅是一支摇滚乐队的成就,更是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并且从此开启了全世界流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融入的时代,那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瞬间。
“雨果-兰开斯特入侵英国”,这句话由“泰晤士报”喊出来,无疑是真正地与当年披头士所掀起的惊涛骇浪相互呼应。从美国到英国,从“纽约时报”到“泰晤士报”,三十二年的一场呼应让时光的印记深深地烙印在了这句口号之上。
此时此刻,唯一能够和热闹非凡的伦敦相提并论的,估计只有北美的电影票房了。正当“独立日”剧组在伦敦进行努力宣传的时候,七月第三周的北美周末票房数据已经就要火热出炉了。
只是,这一场“入侵”到底能够产生多少影响,又能够对历史进程产生多少变化,没有人能够解答,只有等待时间给出最后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雨果是真正地入侵了英国。
短暂地,仅仅是短暂地,人们将视线从英伦三岛转移到了美国本土,期待着“独立日”的票房能够再次创造奇迹。
第二天,“独立日”剧组在伦敦的首次正式新闻发布会,就吸引了多达三百家媒体超过五百名记者参加,不仅仅是整个英国,几乎半个欧洲都被动员了起来,各个国家的记者们都蜂拥进了伦敦,让这座饱经历史风霜的城市再次承载了历史的重量,整个发布会现场无比热闹,让伦敦一下就成为了全球的瞩目焦点。
“雨果-兰开斯特入侵英国!”
当年“纽约时报”就以轰动全美的标题报道了这件事,“披头士入侵美国!”
继电影在洛杉矶的首映式盛况之后,伦敦又一次赋予了首映仪式全新的含义,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独立日”这部电影的威势,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如今雨果无人能出其右的强大号召力。
但是到了七月第三周,此时已经是“独立日”上映第三周了,特别是有独立日假期的拉动,电影到第三周票房肯定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尤其是商业电影。所以,不少电影公司都将档期排到这一周,这是正确的观念,无可厚非。只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独立日”在前两周的强大爆发力,于是这一周的北美电影市场就变得异常有趣起来。
“独立日”在伦敦的宣传活动如火如荼,随后,整个剧组成员集体出席了电影在伦敦的盛大首映式,当天晚上号召到了一千五百多名观众抵达现场,持续了两个小时的首映式更是欢乐不已,英国人完全把首映式当做是综艺节目来录制,玩游戏、说笑话、观众互动,玩得不亦乐乎,现场气氛更是蓬爆不已,一直等电影的首映结束之后,那股热潮也依旧没有能够消散……
这是“泰晤士报(thetimes)”次日的头版头条,标题之下,雨果站在机舱入口处微笑着挥手的大幅照片,清晰可见,就好像最高领导人莅临一般。
作为一部电影,“独立日”不能代表整个电影产业,但它出现在了特殊时期,以特殊的姿态成为了揭开未来蓝图的序幕,所以,“独立日”这部电影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电影的成败而已,“独立日”进入欧洲宣传,也不仅仅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在欧洲上映而已。这是整个时代、整个历史、整个社会的缩影之一,恰恰是吸引了最多注意力的缩影。
米高梅的“亡命悍将(fled)”、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丈夫一箩筐(multiplicity)”、迪士尼的“梦幻渣fit人(kazaam)”等,则是本周另外上映的三部作品,这三部全部都是一水的喜剧电影——“亡命悍将”是动作喜剧,“丈夫一箩筐”是爱情喜剧,“梦幻渣fit人”则是家庭喜剧。
毫无疑问地,今天诸多媒体都以最显眼最刺|激最盛大的方式报道了“独立日”剧组抵达英国的消息,就连欧洲主大陆上的国家们也都不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波兰等等国家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希斯罗机场那无与伦比的欢迎阵仗,这也使得“独立日”剧组在欧洲的宣传成为了七月第三周里最轰动的新闻。而在这之中,“泰晤士报”的标题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
由于“独立日”前两周的表现实在太过强劲,本周冠军的归属并不是最大的悬念,真正的悬念是:第三周“独立日”将交出什么样的票房跌幅,以什么样的答卷来继续书写自己的奇迹之旅;而全新上映的四部电影又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在整个北美票房数据之中能够抢占多少市场,四部作品联手能够对“独立日”造成多少程度的观众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