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安。”
一句话说完,他大步离开了荒凉的大殿。
“说!”赵绵泽脸色彻底黑了下去。
东方青玄笑,“来了也不该。”
“东方青玄,你疯了!”赵楷呆了一瞬,迅速闪身过去,想要抢回他手上的孩儿。东方青玄却身形一摆,轻松避开了他,脸上扩散着一抹轻蔑。
东方青玄轻笑一声,并未阻止。赵樽也未有做任何解释,只是在不段蔓延的火光中,瞄了东方青玄一眼,淡淡地道,“大都督不要忘了,在本王的大婚之日,为本王抬轿。”
赵绵泽没有回头,只低低一句话。
赵楷紧紧闭上了眼睛。
但先前谁都不敢提,为什么?只因人人都知个中“尴尬”。
没再看那被卷入了火中慢慢被吞噬的孩儿,赵樽转过身,脊背挺直,大步离去,惊起寒鸦,踩过荒草,并无半分迟疑,一袭摆开的孝衣与艳红的火海对比出了一种极为诡异的颜色。
两个人一人一句,说得似是而非。
赵樽瞄一眼那个熟悉的襁褓,喉咙稍稍一紧,“你们每个人都说她是我的孩子,七小姐也说他是我的孩儿。可本王早已记不住那些过往,如此便做不得数。再且,即便她是我的孩儿又如何?正如大都督所言,人世诸多苦,不如一刀去了,少受痛楚,那也是她的福分。”
“朕去看看。”
看着他眸底那一抹阴狠,东方青玄温柔的笑着。
赵樽冷笑一声,“他不是我的孩儿。”
他突地一闭眼,抠向喉咙,“哇啦”一声吐了出来,一股子无法抑制的呕吐感袭上了他的胃中。
“如风,扶本座过去!”
不,还有另一个人,或说一具尸体。
臣工纵有疑惑,却无人予以置喙。
“唉!看六爷的样子,也是下不得手的。左右这天底下的坏事,本座都做尽了,也不差这一桩。此事,还是本座来做吧。”
那人说:“可是我来了。”
赵楷脚步微微一顿。
“是。……臣知罪。”
“大都督……”见他再一次扬起手上的绣春刀,赵楷握在刀柄上的手紧了紧,紧了又紧,可脚步却重逾千斤,心里乱如麻绳。
“这年头,混口饭吃不容易,呵呵。”
“六爷何时这般悲天悯人了?本座还不习惯呢。”低头看一眼嘤嘤哭着的小婴儿,东方青玄哄慰盘的拍了拍她的小身子,莞尔一笑,“不过,既然六爷都开了口,那本座便卖您一个人情。”
“咱回吧,臣工们都等急了。”
在他的身后,有无数的禁卫军。
太皇太后的丧礼是在隆而重之的气氛中过去的。七月底,分封往各地的藩王,包括宁王、安王、湘王、吴王等纷纷入朝,在奉天门外行跪拜礼后入皇城,为太皇太后守孝。
看着这个越发有帝王威仪的侄子,赵楷神色略有一丝紧张,还有一抹莫名的不安,“第一件事,孝陵卫守卫来报,前些日子的雷雨,导致太皇太后陵墓渗水,恐要派人修缮之后,方能入殓。”
赵楷的喉咙像被封住,说不出话来。
一群跟他而来的禁卫军,也跟着散去了。
在浓重的血腥味儿里,东方青玄轻轻裹紧了襁褓,把那孩儿小小的尸身怜惜的拢紧,放在身边的椅子上,指了指她,脸上的笑意里,隐隐掠过一抹凄厉,“六爷可以带走了。你不必自责。人都是要死的,尚未经历苦痛便离开了这丑恶的人间,她很幸运。”
“还有?”赵绵泽脚步一顿,回头看来时,脸色已有些难看了,“六叔,皇祖母的身后事,乃是朝中头等大事。你在这拖拖拉拉做甚?还有何事,赶紧一并道来。”
在一道低低的喊声里,荒殿外头响过一阵急匆匆的脚步,伴随着寒鸦的惊叫疾步而入的人,是身着一袭孝服的赵楷。
如风赶紧扶住了他,并未吭声儿。他叹一声,自嘲一笑,“幸亏有你。”
“你要这般想也可以。”
“渗水?”赵绵泽一怔,随即缓和了神色,“离大殓之日还早,回头通知工部派人修缮还来得及,不会误了时日。还有何事?”
天地间,静悄悄的,似乎只剩他一个人了。他喉咙里呵呵一声,抿紧嘴巴擦拭着身上的血迹,可不论他怎么擦,上面仍然是刺目的猩红。
“陛下,出大事了!”
八月初一,京师军民百姓还在“摘冠缨,服素缟”,晋王殿下要再次出征南疆之事便敲定了。八月初三,一份用蓝笔拟定的公文,从兵部飞出,经皇帝朱批,最后落到了赵樽的手上。
“传令众臣,升奉天殿。”
“呵,六爷好心肠。”东方青玄轻笑一声,把孩儿轻柔的圈在臂弯里,无波无澜地看了赵楷一眼,用极小的声音缓缓道,“别怪本座没提醒你,她是赵樽的孩儿,这世上,本就容不得她。她若不死,便会有很多人要死。包括六爷——你。”
可赵楷哽咽一声,却挡住了他。
惨不忍睹。
“还有……”赵楷似有踌躇,微微攥紧的手指不自在的磨动了一下,声音沉了不少,“道常大师说,太皇太后崩逝乃因夏七小姐的天劫而起,陵墓渗水只是天怒,不会就此一桩了事,恐还有其他天机示警。结果,内侍发现陈放太皇太后遗体的梓宫破损,有老鼠虫蚊等物钻入其间,陪丧之物皆被损坏不说,夏季湿热,她老人家的身子也被糟蹋得……”
“杀了人,还能笑得这般开心,普天之下,唯大都督一人耳。”
东方青玄怔了片刻,随即“嗤”一声笑开,瞄向那婴儿的尸体,就好像先前那小猫儿一样的尖锐惨叫他从未听见过一般,迈开轻盈的脚步朝那人走过去,“狠心之人,应当是晋王殿下您才对。见到这般情形,本座为何不见你难过?”
风助火起,火随焟燃。
“六爷,疯的人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