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言官是他自己安排的。
东方青玄并不诧异她的敏睿和聪慧,只是视线好一会儿都无法从她晶亮的双眸上挪开,看了久久,才幽幽出口。
“我是来做说客的。”
整个京师从朝堂到百姓都甚为关注的魏国公夏廷德一案,终于开审。所谓三法司会审,主审官三人,正是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左都御使。
“主子,奴才给你找个姑娘来,唱个小曲儿……”
瞥他一眼,夏初七手指伸过去,敲了敲鸟笼,逗弄着小马,轻轻发笑,“小马,大马,姐姐说得对不对?”
“你怎么想?”
“那不同。我可以利用他,却不能利用你。”
历朝历代,不管大案小案,从来都不讲究一个“理”字,而在于一个“情”字。道理和公道,那是为老百姓设立的制约,与这些人无干。
撞上他不若常人的淡玻琥色深眸,夏初七微微笑着,心里软成了一团棉花。
左都御史回了家,都察院的二把手,正是夏廷德的长子——右都御史夏常。
但是,谁会看不出来,这是皇帝要挟皇太孙的一个筹码?!因此一来,祖孙俩原本一致对外的局势,变得微妙起来,大臣们都是看脸色行事的鬼才和墙头草,自是懂得趁利避害。
“你……想好了?”他迟疑,“你知道的,你若是不愿,这座皇宫困不住你。只要你一句话,我马上就可以带你走。”
“其二,这些年来,夏廷德在朝中党羽众多,盘根错节,要彻底挖出,还要免得朝中口口,他最好是借助那些老臣。如今没了太孙妃,东宫那几个侧夫人,哪一个不想爬上去?而她们的背后,都是鼎盛的家庭势力。赵绵泽当初纳她们入东宫,恐怕也有此意。如今正是顺势而为的时候,若他把这位置给了我,势成骑虎,惹犯众怒。”
东方青玄目光微微一跳,看着她眼眶中尚未擦尽的的潮湿,上前走了几步,手按在绣春刀柄上,唇角扬起一抹古怪的笑意。
“哪那么容易习惯?”夏初七看他一眼,想到赵十九不在的这些日子,心脏绷紧,不知不觉思维就跳了开去。
“其一,皇帝不喜我,他这样做分明是得罪老皇帝。在这关系僵持,地位不稳的时候,分明是自讨苦吃。”
这些日子为了夏廷德的案子,赵绵泽一心都是焦躁,加之并未有办好册立她为太孙妃之事,与皇帝僵持着,有些不好去见她。
“她可有说何事?”
缓了一下,他见夏初七并不言语,眉心微微一蹙,“他说会尊重你的意思,不会勉强你。但机不可失,拖下去,恐怕更是不易。”
于是,整个案件的审理结果,便由着吕华铭与丁克己二人说了算数。
何承安知晓个中厉害,知他心里不痛快,却也不知如何相劝。他到底还未正式登基,明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就这一人,就足够制衡他的行为了。
“是是,奴才这就滚,这就滚。”
赵绵泽目光倏地一跳,握着碗筷的手微微一抖。见焦玉眸底有想笑又憋着笑的样子,他轻咳了一下,抑止住心里冲动的小儿女情怀,正色着脸。
双手撑着台阶,她在晴岚的搀扶下慢悠悠地起身,丝毫不顾及自己穿着一身的华服,大喇喇地拍了拍屁股和身上的尘土,再无半分在源林堂中的倨傲疏离样子,眉目一横便瞥了过去,总算恢复成了一个正常人。
从此恐怕再难有人会让她习惯。
“主子,好歹吃一口?”
比如她,习惯了赵十九。
见他如此,何承安亦是焦心不已。
见她语气轻松了不少,东方青玄朗月疏星的眉目松开,笑着指了指她身后楚茨殿的朱漆大门。
看他如此,夏初七心里不是滋味儿。可对一个身有残疾的人,万万不能表现出同情,更不要表现出半点异样,她深知这一点。
东方青玄唇角的笑更为扩大,“放心,我是奉旨前来。再说,不管是在瓜田,还是在李下,本座都会站在合适自己的位置。”
她说话向来是直率,前一段因了彼此间在阴山那夜的“尴尬”,她很少再这么调侃他了,在东方青玄看来,那是她把他推远了。
心里一震,夏初七看他一眼,转了身。
夏初七盈盈一笑,“好呀,那我等着。”
“还好啦,若没有他们这般有趣,我这日子那才叫一个无趣。”
夏初七唇角带笑。“猜到了。”
开审第二日,都察院的一个言官,便上书赵绵泽,弹劾夏常参与魏国公案,说他与夏廷德是嫡亲父子,应回避。
皇帝在逼他,大臣也在逼他,眼看落于这犄角之势,大多人都袖手旁观,他心急上火也是正常。
墨汁沾身,玉带微乱,整个人从头到脚都狼狈不堪。吸了一口气,他侧过眸子来,看了一眼托着腮帮在边上叫唤不已的何承安,又皱了皱眉。
一句话,带着浓浓的鼻音,她说得极是委屈。
赵绵泽想必也是看出来了洪泰帝对她的态度。这一回他不把这事儿办了,老皇帝必定会先下手为强,给他许一房自己中意的妻室,到时候赵绵泽就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