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集《摄大乘论》(2 / 3)

妙音0 / 著

第五小说网 https://www.di05.cc,最快更新 摄大乘论最新章节!

二十(24)于持戒、破戒善友无二故(亲近善友)

菩萨开始历练以后,他会觉得自己还是有所不足,他应该再用功,再有进一步用功的机会。进一步的用功,第一个是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持戒,一个是破戒,我们作一个说明。这个持戒,就是他戒行清净、威仪具足,这种人我们很容昜亲近,他有摄受力。第二种人破戒,这个破戒不是破四重戒,而是说他的戒行有所亏损,威仪不具足,他可能对于一些微细的戒行不重视。这两种的善知识,我们应该平等的亲近。我们作一个说明。蕅益大师说善知识必须有三种相貌:第一个要有正见,他要通达大乘的缘起;第二个要有慈悲心,你有正见,你不喜欢教授别人也不行,要有想要利益众生的心情;第三个是方便,他有善巧方便的教化。菩萨具足正见、慈悲、善巧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威仪,有的是威仪具足、有的是威仪不具足,这个时候,菩萨都应该要平等亲近。

我们众生,有些人的本性比较厚道,他看一个人,他很自然就能够看到他的优点,这种人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善知识,得到很多很多的法宝,使令他心中的光明灯,很快就点燃起来,得到善知识的加持很快。有一种人是生性刻薄,他也不是故意的,他就是多生多劫有这样的等流习惯,就很容昜看到别人的缺点,然后障碍自己。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要调伏自己,不管别人威仪具不具足,只要他能够开导我们产生正见,我们都应该平等亲近,见得不见失,就是这个意思,叫亲近善友。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一(25)以殷重心听闻正法故(听闻正法)

亲近善知识的目的,不是要攀缘,重点在于能够听他的开导,加强心中观照的智慧。我们一个人长时间不听法,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哈──)一个人外表面目可憎,内心也一定是可憎。我们一个人长时间没有熏习大乘佛法,就表示你不断的熏习妄想,因为你不是被妄想熏习,就是被佛法熏习,你就是退步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内心不断的变化流动,你一定要保持进步,就是要多听闻佛法。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二(26)以殷重心住阿练若故(住阿练若)

前面是智慧的栽培,这个地方是讲禅定。这个阿练若就是寂静处,我们应该要选择一个远离愦闹、息诸缘务的寂静处,来修习禅定,对治心中的散乱,加强心中的堪能性,因此这个禅定是很重要的。你的禅定增加,不管自利、利他的功德,都往前迈一步,因为所有的功德都是以心念来主导。你心念强,所有的法在操作的时候,就多一分的力量。所以佛陀劝我们:你在加功用行的时候,要找一个寂静处。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三十四成满 于世杂事不爱乐故(离恶寻思)

这个杂事是世间的五欲。前面菩萨在经历弘扬佛法、修学六度的时候,是在人世间打滚,当然心中也留下很多的回忆、很多的影像。在修禅定的时候,要把蕴留在心中的那些影像全部逼出来。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杂染的影像,应该要远离恶寻思,远离种种贪爱的烦恼,要用诃责的方式,来诃责我们对这些影像的爱取。

《楞严经》上说:我们的妄想有两种:一种叫散动妄想,它是比较粗的,就是平常打的这些妄想。我们在修专注的时候,这些散动妄想你不对治便罢,你一对治,往往愈对治愈多。所以刚开始修禅定的时候,你要念佛就只管念佛、你要持咒就只管持咒,刚开始这些粗重的表面妄想,你都不要对治。但是慢慢的你心专注以后,心中有正念力、一片寂静的时候,就会把内心深处叫做微细坚固的妄想逼出来,这个时候就要对治了。所以《楞严经》讲:这个坚固妄想,要诃责、对治。这个地方,就是当我们把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坚固寻思逼出来的时候,要远离它,远离就是诃责。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四(28)于下劣乘曾不欣乐故(29)于大乘中深见功德故(作意功德)

我们在成就禅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得到禅定,有时候会喜欢寂静,有时候会忘失大悲。所以佛陀劝勉我们,在禅定的心中,要不断的作意一件事,就是我们应该远离小乘的功德,这种少事、少业、少希望住的功德要远离;要追求多事、多业、多希望住的广大功德,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这个作意功德,佛陀在前面也讲过好几次了。这个地方为什么要不断的提醒作意呢?从人性的角度,修学声闻法是比较容昜的,因为跟人性比较接近,但求自利,不欲度人。修学菩萨道,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是严重违背人性。所以这个地方,佛陀要我们不断的提醒自己。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五(30)远离恶友故(31)亲近善友故(助伴功德)

在修行当中,一定会有同参道友,我们一定要远离伤害自己菩提心、伤害自己正见的恶知识;要亲近增长菩提心、增长正知见的善知识,这就是助伴功德。在《华严经》上说:你亲近一个恶知识,比接近老虎还可怕。因为你亲近老虎,它顶多伤害你今生的生命,死了就算了,你来生可以重新开始,这只老虎对你的来生没有影响,它的伤害仅此一生。亲近恶知识,他告诉你一个错误的观念,你依止这个观念,产生错误的行为,招感错误的果报,来生也是这样、来生也是这样;要直到哪一天,又遇到一个善知识,把这个错误的观念改变,才会停止。所以恶知识的伤害,是多生多劫的伤害。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善巧的远离恶友,亲近大乘的善友,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看第二十六。前面是菩萨在经过弘法利生以后,再作进一步的加行;这个地方,菩萨经过加行以后,开始有三种的功德增上。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六(32)恒修治四梵住故(无量清净)

菩萨经过以大悲心为上首所修的禅定,乃至智慧时,这个时候菩萨释放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个时候,内心更加的清净圆满,无量清净故。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七(33)常游戏五神通故(得大威力)

前面菩萨得到禅定,依止禅定而引生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使令菩萨变成有大威德。菩萨有神通以后,度化众生就更有力量。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八(34)依趣智故(证得功德)

前面是利他的善巧,这里是讲菩萨的自受用。真正的智慧是根本无分别智真实的现前。菩萨虽然广度一切众生,内心安住在无所得的清净心当中,证得功德,这个叫成满业,十五、成满业。

菩萨已经慢慢成满内心福德、智慧两种资粮。这个成满,也包括从前面的自我充实、培养正念、历事练心、培养福德,然后弘护正法、修学六度,到加功用行、功德增上。

我们看菩萨的第五个阶段,菩萨到这个时候,开始要教授弟子、续佛慧命,要把续佛慧命的工作交给下一代的弟子。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廿九(35)于住正行不住正行诸有情类不弃舍故(御众功德)

菩萨在教授弟子的时候,弟子有两种:一种是安住正行的弟子,他安住在戒定慧,叫正行;有的弟子他目前的安住叫放逸,做种种放逸的事情──破戒放逸的事情,叫安住不正行。但是菩萨应该对这样的弟子,都不能够舍离,叫御众功德。在《瑜珈菩萨戒》讲到菩萨摄受众生,要根据两种的情况而摄受:第一个,对方有大乘善根。一个人要没有大乘善根,你要摄受他就很困难,今生才开始栽培就很困难。就是他前生有大乘善根,虽然他暂时表现放逸,但是不怕。

为什么?善根能够破除黑暗,光明能够破除黑暗。所以他即使暂时的放逸,只要他的善根被启发起来,这个放逸的因缘就马上消失,因为这只是暂时的妄想,当善根出现的时候,那些乌云自然就消失掉,所以菩萨的重点在于他是不是有大乘的善根。第二个,他跟菩萨是不是有因缘,这也很重要。你想度化他,他不让你度化,这也没有用,这第两个是因缘的考虑。不能把安住正行、不安住正行,当作是不是摄受的考虑,这是重点。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三十(36)言决定故(决定无疑教授教诫)

菩萨在教诫弟子的时候,所说的法一定要决定而没有疑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学术界跟宗教师的差别,学术界讲的话,永远是模棱二可──这个事情有时候有功德,但是另外一个地方也说有过失,到底怎么样,你自己判断!所以我们听学术界的演讲后,不能产生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悉檀完全不具足。所以菩萨说法,一定要为众生作出正确的抉择,言决定故,就是要作一个无疑的教诫,这样子才能够产生四悉檀。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相关推荐: 医者传承陈轩沈冰岚癌症倒计时:总裁妻子虐疯了老婆示爱白月光,我放手你怎么哭了流氓县令,开局忽悠大帝典狱长大人深不可测!虎婿叶凡和离再高嫁,将门毒妃她超飒他和她们的群星废柴修真记洛尘张小曼医婿唐若雪叶凡主角小说重生归来当逆徒王婿全能女婿叶飞唐若雪开局流放?王妃她不一般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神婿NBA:开局一张三分体验卡王毅詹姆斯张小曼洛尘王毅詹姆斯钓渔郎入赘王婿叶凡唐若雪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医婿叶凡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第五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简体版 · 繁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