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集《摄大乘论》(1 / 2)

妙音0 / 著

第五小说网 https://www.di05.cc,最快更新 摄大乘论最新章节!

《摄大乘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一九页,子二、由义处。

这一小科是讲到说语义,是所知相的最后一科。这一科是以所知相生命的三种相貌──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跟圆成实相,以这三相来融通大乘的因果叫做说语义。前面讲到由德处,是融通大乘的果地功德。关于大乘的果地功德,前面讲到佛陀自受用跟他受用的功德,有二十一种功德。这二十一种功德会归起来,就是最清净觉,是由一念清净圆满的觉悟所产生的二十一种功德。这个清净圆满的觉悟,是所有功德的根本。什么是清净圆满的觉悟呢?

本论提到两个重点:第一个是遍计本空,第二个是依他如幻。从修行的次第上来说,我们在修行智慧的时候,第一个应该要修学遍计本空的观照。这个观照所面对的所缘境,是我们心中的遍计执,这个遍计执对外境来说是色声香味触法,对内心来说就是一种自我意识。我们应该用空观的智慧,空掉内在的我跟外在的法,使令我们的内心能够趋向清净平等的无住法界──内不见有人,外不见有法,而进入平等无住的法界。这种无住的法界,能够慢慢的培养出清净法身的功德,使佛陀的生命能够超越时空,恒久的住世──这个功德就是由遍计本空所成就的。

成就遍计本空以外,我们应该加修依他如幻。前面的遍计本空,是把我们的生命,回归到我们一念的真如本性;这个依他如幻,则是从清净的本性当中,依止大悲心,生起六度四摄的妙用。这个时候,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从清净的心中,积集种种的福德资粮,修习六度的波罗蜜,来成就应身跟报身的功德庄严。这样说的话,这最清净觉主要的修行智慧,一个是遍计本空,一个是依他如幻。一个是把我们的心带回本性,叫遍计本空;一个是在清净的本性当中,彩绘成种种的依正庄严,这就是依他如幻。所以我们整个修行的智慧,基本上就是空观跟假观这两个智慧的交互作用,由这两个智慧的交互作用,慢慢的创造出二十一种的佛功德出来。

子二、由义处(分二:丑一引经;丑二释义)

丑一、引经

前面是讲果地的功德,这个地方讲因地的修行,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引经,第二段是解释它的义理。这以下引用《大宝积经》,我们看论文:

复次,由义处者,如说若诸菩萨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故;令入一切智智故;自知我今何假智故;催伏慢故;坚牢胜意乐故;非假怜愍故;于亲、非亲平等心故;永作善友,乃至涅盘为后边故;应量而语故;含笑先言故;无限大悲故;于所受事无退弱故;无厌倦意故;闻义无厌故;于自作罪深见过故;于他作罪不瞋而诲故;于一切威仪中恒修治菩提心故;不悕异熟而行施故;不依一切有趣受持戒故;于诸有情无有恚碍而行忍故;为欲摄受一切善法勤精进故;舍无色界修静虑故;方便相应修般若故;由四摄事摄方便故;于持戒、破戒善友无二故;以殷重心听闻正法故;以殷重心住阿练若故;于世杂事不爱乐故;于下劣乘曾不欣乐故;于大乘中深见功德故;远离恶友故;亲近善友故;恒修治四梵住故;常游戏五神通故;依趣智故;于住正行、不住正行诸有情类不弃舍故;言决定故;重谛实故;大菩提心恒为首故。

这个地方,无着菩萨引用《大宝积经》,来说明菩萨在因地要成就三十两种法门,才能够成就菩萨的功德。这当中有一个总说,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故,这一句话是三十二种功德的总称。

身为一个菩萨,他的基本精神,就是要使令一切的有情众生,生起利益安乐的希望。首先我们讲一切有情,菩萨发愿的对象是针对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只要是有生命,都是菩萨所要利益跟安乐的对象,包括天上的飞鸟、地上的众生。这当中,菩萨应该怎么去帮助众生呢?这以下讲出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利益,第二个是安乐。在次第上,菩萨应该先给众生种种的安乐。这安乐的意思,就是菩萨应该假藉财物跟种种的资具来摄受众生,使令他现生的生命得到安乐。他现生的生命得到安乐以后,他对佛法才能够产生欢喜心跟恭敬心。

所以菩萨应该先用种种的事物资财摄受众生,使令他安乐。接下来就应该用佛法的教授,使令他内心产生光明的智慧,让他知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让他具足判定是非、防非止恶的力量,这就是利益。这个利益就是从他身心安乐当中,再进一步培养他的观照力。这时候的利益,它所加被的不是今生而已,还包括他来世的安乐。

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他面对一切的有情,许下一个心愿,希望一切有情安乐,也希望一切有情利益。这样的心情是什么心情呢?是增上意乐,这个意乐的意思就是一种希望。为什么把希望加上一个增上呢?

我们作一个说明。几年前,美国有一个很大的企业公司,要招聘一个业务经理,它是要求有十年以上的实务经验,这个时候有五十多位企业的高手来参加,总经理亲自面试,结果有一个中年人被选上。他被选上以后,他觉得很惊讶,因为他觉得:其实大家实力都差不多,为什么会选上他?上班以后,他问总经理说: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应征,你选择我来上班呢?总经理说:其实你们的整个基本数据是很接近的,但是你有一点跟他们不同。我问这些人对成功的看法,他们都一致表示他们非常希望要成功,只有你说你一定要成功。

(哈──)所以当一个人说:我很希望把〈楞严咒〉背起来,这个人的〈楞严咒〉可能就背不起来。我们回顾过去很多很多的希望,其实都落空了,我们过去很多很多的希望,都是在犹豫不决当中,丧失很多机会。就是我们没有把这个希望转成一定,这是我们生命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若我们永远活在希望当中,我们永远一无所有,这就是一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佛陀的慈悲,加上一个增上,就是他这种希望,是有付诸行动的力量。所以宗大师说:其实所有的众生,都想要使令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你看天人他在天上,看到人世间在造业,他也觉得很可怜;但是他只是我希望你们离苦得乐,他只是起这个念头,那他一辈子就在那边希望。只有菩萨叫做增上意乐,他能够把他的希望付诸行动。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希望,只是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但是增上的希望,他会从心中而付诸身业跟口业的行动,差别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菩萨应该要把使令一切有情安乐跟利益的希望,实际的去实践,这个是整个菩萨的一个基本精神,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增上意乐故。这是菩萨整个三十二法的总标,这以下有三十二个别释。我们看今天的《补充讲表》,有三张。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为菩萨。这是出自《大宝积经》。大宝积的意思,就是佛陀教导菩萨如何来积集广大的珍宝、教导菩萨如何修学种种的法门,叫《大宝积经》。这当中有三十八句,出自《大宝积经》,无着菩萨把它汇归成三十二法,再把三十二个法浓缩成十六种业,这业是下面的业,我们先看第一个: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一(1)令入一切智智故(一展转加行业)

这个地方先说明整个菩萨道的一个目标。我们在引导众生的时候,会施设很多的方便;但是所有的方便,都是要使令一切有情,证入圆满的无上菩提。这无上菩提就是一种中道的智慧,就是你不管施设什么方便,你要使令一切有情,能够正确的观察一切的生命是即空、即假、即中,这叫做一切智智,这叫做辗转加行业。这个地方,菩萨必须要施设方便,不是看到一切有情,都给他中道智慧,不是这个意思。你必须要依止方便,使令他辗转的增上。

这个地方,智者大师的意思叫做为实施权,为了真实的功德而施设方便。但是为实施权,不要忘了权不能离实,你的方便不能离开你最终的目标,就是你施设的方便,不能跟你最终的目标相抵触,叫做令入一切智智故。这个地方,是说明整个菩萨道的最终目标,就是你因地没有走之前,先把你最后的目的、这个点标出来。这个过程当然有很多很多的方便,但是目标这个点不能错,令入一切智智故。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二(2)自知我今何假智故(二无颠倒业)

当我们对一切有情的目标是确定的,我们希望众生生起中道智慧,成就大般涅盘。这个时候,我们要不断的去自知,不断的去反省自己:我给众生的方便是不是正确的?我有没有产生错误颠倒的智慧?你本来是应该给他这样的方便,结果你是不是施设错误了?菩萨应该不断的用佛法的智慧来观照自己,是不是在施设方便的时候有所错误?这个假智就是错误而颠倒的智慧,也就是说菩萨应该注意自己要安住在无颠倒业。有时候这个众生你应该摄受,结果你诃责他,他本来内心已经是极度惭愧,你又诃责他,使令他挫折感更深;有的众生你应该诃责他,你却一再的姑息:这都是菩萨所犯的错误,就是你没有安住在正确的方便。做为一个菩萨,每天要不断的反省自己:我今何假智故,有没有安住在错误的方便当中呢?这是菩萨每天要自我反省的。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三(3)催伏慢故(三不待他请自然加行业)

菩萨经过长时间的修习智慧,包括修习根本无分别智,进入到我空、法空不思议的平等法界,有时候也广学种种方便的假观,所以菩萨变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对生命的观察,是比一般众生来得微细而且深远,他往往能够看到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生命当中,一个人一定要等到事情错误以后,他才看得出来,这个人一生当中没有什么成就,大乘佛法也没有什么成就。

一个菩萨要能够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出来,他能够知人所不能知,见人所不能见,这个不是神通,这个是一种智慧的抉择判断。菩萨经过长时间的自修跟听法以后,他心中产生智慧,就容易高慢,因为他往往能够洞察先机,所以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而产生一种高举的现象。这个时候,菩萨应该善自调伏自己的憍慢,要修习无我观。其实我们这一念智慧,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没有真实的自我,只是平等法界的一个明了心性而已,这个时候叫做不待他请自然加行业。这个不待他请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为诸众生不请友。照正常的仪轨,菩萨要摄受众生、为众生说法,都应该要众生主动来启请,菩萨才能说法。但是有时候众生活在颠倒当中,他怎么能够启请呢?这个时候菩萨知道:我这个时候来摄受他,对他一定有帮助。

所以菩萨能够不必等待众生的启请,主动的降下自己的地位来摄受他,使令他得到利益。这等于是菩萨降低自己的身分,本来你应该等待别人的启请,但是对方不知道怎么启请,这个时候菩萨能够不待他请,主动的来摄受众生。他能够这样做,是催伏慢故,菩萨不断的在调伏自己,所以他不会觉得自己是高举的、与众不同。这个催伏慢心,我空观是很重要的根本观。我个人的体会:你每天不断的拜佛,这个拜佛它的殊胜处,就是你那个头刚刚着地的那种感觉是不错的,那个头慢慢慢慢的从上而下,当头跟地上接触的时候,那种感觉会让你慢慢趋向于无我。所以头着到地上,这样的动作,对修无我观是很有帮助。一个多拜佛的人,他能够催伏慢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便。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四(4)坚牢胜意乐故(四不动坏业)

菩萨对于度化众生的意乐,要不断的加强,使令它坚强牢固,而不为一切恶逆的因缘之所动摇,这叫不动坏业。这个不动坏,在古德的注解上说:不要因为有情行种种的恶业,而动摇菩萨利益安乐有情的心情。也就是说,菩萨花了很多很多的精神体力来教化众生,哦,众生果然是有改变,开始受三归五戒去修行了。但是没多久,遇到恶因缘,他还是放逸了。菩萨看到这样子,切不能够动摇信心,因为生命的重点在过程,他曾经在佛法当中栽培善根,这个善根是不会失掉的。

我们不要用结果来论断成败。就是说只要他曾经用功过,这个生命就值得珍惜,那种力量是存在的。所以菩萨不要被那些成败的结果那个风吹来吹去,所以你应该安住自己的意乐,你做你该做的事就好。乃至众生曾经有三分钟、五分钟听法的因缘,有拜佛的因缘,这样子都值得庆幸,所以菩萨应该安住在坚牢胜意乐故,不要为外在一时的成败所动摇。

菩萨应成就三十二法乃名菩萨:

五(5)非假怜愍故(无染系故)

前面是意乐的坚定,这个地方是这个意乐当中不能有杂染,利益众生不能有杂染。什么叫杂染呢?就是一种虚妄的怜悯心。这个虚妄的怜悯心,在古德注解上说:就是这个意乐当中夹杂著名闻利养的心情,所以无染系故,就是心不系缚在名闻利养的杂染中。这个名利心是这样子,我们经常说名利是不会诱惑人,是自己被它所迷惑──色不迷人人自迷。一般人为什么跟名利接触的时候会产生爱着呢?

这当中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对名利心产生错误的认识,我们总是觉得这个名闻利养,是常住的、不坏的。我今天得到别人的恭敬,我永远会得到别人的恭敬;我得到这个利养,这个利养永远属于我的:所以名利的价值,来自于我们对它产生常见,它才有价值存在。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对名闻利养应该修无常观,就是说以四相观之,这个名闻利养它是生、住、异、灭。没有错,它会生起来,它也会相续;但是它会随时间而变化,变化以后,最后消失掉。你今天得到别人的赞叹,过几年以后,别人把你忘得一乾二净;你得到这个利养,你随时会失坏。

所以这个名闻利养,当我们用无常观来看它的时候,它的价值感就消失掉。其实名利之所以迷惑人,是因为我们用常见的思想把它包装得很好。你把常见的包装拿掉以后,其实它的真实相是生、住、异、灭的,那它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说无染系故,菩萨应该在意乐当中,在清净的利益有情的意乐当中,善巧的把名利的杂染心,透过无常观,把它一一的消灭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相关推荐: 总裁大叔!我怀孕了,双胞胎呦!足球技术太强!我,控场球王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天武神帝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米纳mina米钠爱人背叛,我撕婚书重振王府之威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分手后,前任让我攻略她造化天经只想让女主摆脱渣男的我,竟成了牛头人?清纯校花污蔑我,我才不救人了女配回八零,以身相许拯救反派炽焰如火龙尘叶知秋文娱:开局忽悠野蛮大小姐拍电影宜修重生纯元梗它不管用了!全家战死,无敌的我杀疯了!问道修仙:从迎娶聂小倩开始罗修陆梦瑶海洋求生我在木筏上打造世外桃源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龙王婿陆榆纪凝雪妻子自杀后,护国杀神他反了大佬们偷听心声后,龙神崽惠成团宠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第五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简体版 · 繁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