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部负责陆军粮食、被服等军需物品采购、营房建设等事务。
所以在二月三号林哲接受群臣劝进称帝后,仅仅是三天后就是举行了一场登基大典。
同时为了巩固中央财权,收回了地方政府的征税权力,命令所有厘金、征税、海关等税收统一由中央财政部征收、拨用,地方官府不得以任何名义私下征税。
同时考虑到目前中华帝国的控制区还很小,所以虽然有巡抚这个级别,但是暂时不设江苏巡抚和浙江巡抚,而是临时采用中央直辖分巡道的模式。
除了这些功臣外,按照王朝管理,林哲还得赐予自己的家人、亲戚之类的一些头衔。
这些繁琐的仪式中,林哲颁布了登基诏书,这份诏书也是复古,用词都是和以往的开国皇帝登基诏书差不多的,比如说开头的那句就是:皇帝臣哲,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
这个登基大典自然不是短短几天内就能够筹备完毕的,哪怕是再简单行事,但是该有的东西还是得有,所以实际上自从徐言青从杭州返回上海,并带回了已经攻克浙江全境的消息后,大元帅府内个一个厢房内,就是悄无声息的成立了一个大典筹备处。
就连刚登基为帝的林哲也没和当年的洪秀全一样,称帝后就待在皇宫里享乐,林哲在登基半月后,就是再一次匆匆踏上征途,带着第一步兵师以及尚未完全成军,只编成了七千余人的第五步兵师奔赴前线。
正所谓事不宜迟,余胜军诸多文臣武将也都忙得很,尤其是徐言青、林安飞等人,一个个都是外面大军的统帅将领,不可能长久的待在上海,如果离开的久了,一旦清军或者太平军打过来,前线大军没有了大将统帅,很有可能出现意外。
反正这也是一次性的,也就只有登基大典的时候才跪那么一次,所以林哲也就没有坚持,让他们自己折腾去了。
但是这表面官职虽然变动不大,但是林哲却是要求各地地方官府重新制定各部门,要求效仿中央设立各机构,以最基本的县来说,要求设立各科,比如民政科、工商科、教育科等。
军训部负责陆军募兵、训练、军校等事务。
上述爵位皆可减等世袭,也就是说如果你被封为伯爵,等你死了后,嫡长子可以袭次为子爵,儿子死了,后嫡长孙再承袭男爵,男爵最为最低等的爵位,减无可减所以男爵死后嫡长子不可承袭爵位,而是直接削除爵位。
林哲之所以接二连三的拒绝劝进,搞这种掩耳盗铃之事,这不是林哲想要搞的这么矫情,而是自古以来要想称帝,都是这么一个流程,不先拒绝几次,做足了前戏,看戏的普通老百姓都不答应。
上述中央各机构和古制有极大差别外,地方政府机构也是变动极大,随着唯一的一个省级官员,也就是浙江巡抚毕余同被重新委任为总理大臣后,导致中华帝国里已经没有省级官员。
至于各道则是沿用前清的各兵备道、分巡道,统一称为某某道,比如杭嘉湖道、苏松太道、常州、镇江和江宁三府合为常镇江道。
登基大典,改官职,大肆封赏等,上海这边热闹沸腾!
比如说内宫制度,林哲虽然册封了妻子陈静为皇后,但是却又拒绝了属下们建议制定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制度,同时不采用阉人为内侍,而该用宫内女官制度。
二月六号,上海商贸区内一片沸腾,众多官员们穿着复古汉服官袍,武将们穿着军装大礼服,就连是执勤的普通士兵也都是换上了新军装。
内阁设‘总理大臣’一人,协理大臣两人,各部大臣各一人,各部协办大臣两人。
首先是林哲的礼服以及群臣的礼服上,这点没有什么好说的,既然遵循华夏古礼,那自然以汉服为主,满清的那种什么马褂长袍之类的有多远滚多远。
尽管一系列的仪式都是慢慢的复古味道,但是实际上这只是表面而已,根据林哲事先制定的一些规划,这个新成立的中华王朝骨子里和古制是不一样的。
军械部负责装备研发,采购等事务。
后勤部负责陆军后勤运输事务。
而这些都表明,余胜军的下一波大规模军事行动即将展开!
不过在这种热闹的背后,余胜军的诸多已经受封的高级将领却是悄然离开了上海,奔赴各自的防区。
从早上开始,林哲就是开始当起了木偶,然而在负责礼仪的官员陪同下进行一项又一项的流程。
其中的‘中华’二字就是这个新立王朝的国号了,如果是在外交文书上,尤其是和西方诸国的外交文书上,那么这个国号就是“大中华帝国”,而外交文书上对林哲的尊称应为‘大中华帝国大皇帝’。
当然了,这种劝进、拒绝、再劝进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拜托,大家都那么忙,扔下一大堆事跑来上来劝进也不容易,林哲拒绝几次就好了,如果一直拒绝下去,大家也不用做事了。
但是等到了现在,一大堆人就是关心起林哲的后代问题来,甚至很多人都是打起了给林哲塞进几十几百个女人的主意。
然后又做出指示,依旧制尊古礼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创新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