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坐船从云河出入,但船走的慢,顺风顺水还好,如果是逆行,那就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三堆集交通非常差,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状态,各路军阀都没有看中这个地方。
卞良朋是土生土长三堆集人,他年轻时就心狠手辣,很有生意头脑。
他发现山上毛竹、木材、山珍、兽皮都是山外紧缺物品,就做起这方面生意。很快就挖到第一桶金。
看到卞良朋做这些生意赚钱,其他山民也跟着做,基本上都能赚点钱。
此时,卞良朋却又不做了,他成立一家公司,专门收购山民手中山珍、兽皮,然后加价对外出售。
有山民不愿卖给他,卞良朋就采用下三滥手段,弄得别人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
卞良朋垄断了三堆集这些商品的交易,财力逐渐雄厚,他当即招兵买马,从外面买了枪支弹药装备自己的队伍,形成了自己的私人军队。
有了这些武装力量,卞良朋更加蛮横,对山上打猎、采摘、种茶等都制定了一整套规矩,俨然就是土皇帝。
一次偶然机会,从东北逃难来的一位老金工和卞良朋相识。
听说他是金工,极具商业头脑的卞良朋对老金工异常优待,他在幼年时就听说大山里有金矿,苦于不会寻找,更不会开采。
现在听说这个人是老金工,如获至宝,自然照顾有加。
时间一长,老金工觉得过意不去,就对卞良朋道:“这么长时间一直得到卞老爷照顾,但我未立寸功,深感不安。”
卞良朋老谋深算,笑道:“你我兄弟一见如故,不要想太多。听说东北盛产人参,您如有时间,你上山看看,我们这里山上有没有人参?”
那老金工笑道:“您这山上人参没有,但可能有黄金。上次我去山上发现一块石头,似乎含有金子。”
卞良朋大喜道:“如真有黄金,你我兄弟就发财了,挖到金子,一人一半。”
老金工笑道:“我明天再上山看,如找到金矿,自然都是卞老爷的,我只要有一口饭吃就可以了。”
第二天,卞良朋安排两个马仔专门为老金工服务,照顾的更加无微不至。两个月后,老金工终于确定金矿位置。
卞良朋大喜过望,立即安排士兵在周围驻扎,再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老金工为报卞良朋“知遇之恩”,起早贪黑带人开矿淘金,并为金矿培养淘金人才,很快卞良朋挖到了第一桶真正的金子。
有了这条财路,卞良朋立即从外地高薪聘请淘金人才。为了保护他的金矿,他再次招兵买马,扩建军队。
刚开始,淘金工都是三堆集当地人,但这些人回去后,时不时对外人谈到金矿情况,很快就有各方势力想来染指,
卞良朋一方面武力守护金矿,另一方面又大肆贿赂当地驻军长官和地方官员。
当地驻军以维护治安为由,派军驻扎在云河两岸。这样才彻底打消其他势力想分一杯羹的念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