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成回过神来,也笑道:“人家老板可能没想这么深奥,被你这么一解读,似乎还真有这么个意思。”
两人说说笑笑,走进商行,一个年轻的伙计赶紧迎上来,极其专业的接待。
王诗成在庐湖县有些时日了,听他口音不像本地人,就问道:“小兄弟贵姓,是哪里人?”
那伙计笑答道:“我是上海人,为了躲避战火,和我们老板一起来到庐湖县。这个商行是刚刚开张的,希望贵客多照顾我们生意,您叫我小江就好了。”
王诗成道:“你们怎么不去重庆,在这里做生意?”
小江道:“重庆太远,人生地不熟,去了吃啥?在这里做点小生意糊口就好,其他就听天由命吧。”
王诗成对小江颇有好感,想到将来山上米面油盐需要长期购买,就坐下来和他聊聊,如果价格合适,可以长期采购,能定期送到山上最好。
小江告诉王诗成,他老板姓尚,也来自上海,这家光明粮油商行是盘下别人的一个小店,稍加扩大并重新改了店名。正式开张还不到两周,生意还算不错。
几人正说着话,王诗成一瞥间,发现后台布帘后面有个人影一闪,随即消失不见,他也没多问,也许是老板家属。
王诗成正要和小江谈具体采购事宜,门口一人走了进来,居然是张世平。
这个张世平也是保安大队中队长,就是他第一次从客栈把高教授、韩竹、夏兴宗三人抓到保安大队的。
王诗成虽然不屑他为人,但也不想得罪他,站起来打招呼,张世平也似乎看到老朋友一样,热情有加。
得知王诗成准备采购食盐等物资带到山上,张世平连声称好。
并奉承道:“王队长真是有才,带那么多难民到山上,我本来以为单吃饭问题你们就解决不了。
想不到你们居然想到烧炭出售,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是一条生财之道。”
王诗成笑道:“都是被逼的,能让山上老百姓吃饱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谈啥生财之道。”几人一起大笑。
张世平道:“这家光明粮油商行不错,王队长以后可以放心在他家采购。”
王诗成道:“我也觉得他们家的货物美价廉,反正山上油盐肯定需要买,准备和小江签个合同,定期让他安排人送上山,我们也省心,不用来回跑。”
小江在旁边连声感谢,张世平也鼓掌叫好,积极撮合。弄得王诗成甚至怀疑张世平在这家商行有股份。
王、韩离开光明商行,走在大街上,此时正是乍暖还寒之际,树芽舒展,花儿初绽,被割过的草木,又茁壮地抽出了嫩芽。
大地铺上了淡绿色的地毯,上面还点缀着红、黄、白、紫等颜色的野花,微风吹来,一丝丝淡雅的花草香扑面而过,让人心旷神怡。
倘若没有日寇的侵略,老百姓沐浴在这春风中,该是多么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