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听荀彧这么一说刘苟才想起来。怎么把这俩人给忘记了。陈琳可是一篇檄文骂得曹操治好了头风病。曾是何进的主篿。
而陈群就更牛了,这家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政治人物,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后世朝代的官级品位,都是从这家伙开始。否则也不会有什么一品二品大员,更不会有什么九品芝麻官。
但他那个九品中正制,搞的世家门阀越来越大,寒门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陈群设置这个九品中正制。其目的到并不是想让世族壮大。他也知道察举制举孝廉的弊端。所以才搞个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这玩意后劲大呀。搞得世族门阀越来越大,尾大不掉。最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而这个九品中正制从曹丕开始,经历魏晋南北朝,共用了400多年。
直到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颁布“均田制”,将依附于门阀士族的佃户和奴隶解放出来,这使得庶族地主阶级迅速崛起,他们要求政治权利,获取上升的通道,而为后来科举制提供助力。
可以说陈群是中国古代官员等级的奠基者也不为过。以前都是什么按照俸禄多少石来衡量官职高低。如两千石,六百石,等等。
刘苟高兴道:“善,朕马上下诏征辟他们俩。”
荀彧道:“陛下,要不派位重臣去吧!”
刘苟笑道:“不用,朕相信他们会来的,他们俩都是心有抱负的大才。如今天下以定,他若不为朕所用,便只能空老林泉。若愿为曹操效力,早就去江南了,根本不会在家呆着。考科举嘛,也许是有些拉不下面子,不好意思来参加。本就是世家出身又不缺吃喝,所以干脆在家闲着。但朕还是相信他们有入仕为官的欲望。”
随后刘苟拿笔,分别写下两封信,递给荀彧。
道:“你派人送给他们俩。朕保证他们会来。”
荀彧看上面的字。“孔璋兄,别装孙子了,朕在长安等尔来办大事,速归。”
第二封,“长文,别矜持了,朕在长安等尔来办大事,速归!”
荀彧惊道:“陛下,哪有您这样征辟的?这行吗?”
刘苟笑道:“你把吗字去掉。没有什么词比这个更好。你放心,他们会高高兴兴,屁颠屁颠的来。”
荀彧仔细一想便明白了,朕在等尔办大事,这一句顶万句。说明会重用他。
道:“彧马上派人去传诏。”
“嗯!”
“陛下要是没什么事,臣便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