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晨后,众人都写完了。
刘苟道:“诸君所著吾当亲自拜读,诸君可先行回驿馆等消息,三日后将给诸君授与官职,诸君也请方心,无论策论是否被采纳,都将授官。刘苟绝不负诸君投效之情!”
众人都下去后,刘苟道:“来人,把荀彧,许攸叫来!”
“诺”!
不久俩人来了,刘苟道:“文若子远,你俩帮我看看这三十多篇策论可有什么高论的?”
荀彧道:“主位莫非让这些应贤士子每人所写一篇策论?”
“是啊,人太多,若一个个谈话太慢,而且说的都是些废话!所以让他们都写下来,起码知道他们是否识字嘛!”
荀彧道:“这主意到不错!”
许攸拿起一卷,一边看,一边骂道:“狗屁,全是狗屁,居然想靠教化让董卓还政于天子!”
荀彧一边看一边摇头,半响时间过去了。
许攸道:“公子,这都是些白面书生啊,写的都是些不切实际的想没!除了有两三个有些本事的,其余都不可用!”
荀彧道:“哎!我大汉推崇儒学,怎就变成这样了呢?主公您看,居然有人把强国策写成了诗词歌赋。”
刘苟笑道:“哈哈哈哈,不错了,字都写得不错,也不怪这些人,举孝廉父另居,举茂才不知书!看来这教育是个大问题啊!”
“以后这教育得改革,老是诗词歌赋哪行?得教些实际的东西!”
“好了,文若,子远,不管怎样,我早说过这次情况特殊,不管他们有没有才都授官,咱就当千金买马骨,不能让来投奔的人寒心。你俩把这些人分配一下,才华好点的给个小官,差点的做个小吏。另外选俩名好点的给个大一点的千石虚职高官。算是给天下士子做个傍样,咱们只有架起了梧桐树,以后才能引到金凤凰。”
“诺”!
三日后,刘苟大宴诸士子。
刘苟道:“诸君以后就都是我帐下手足,此次授官,诸君可能有些不满意,但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万丈高楼从地起,只要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向前,才能走得稳。萧何当年也是一小吏,所以不要小看暂时的,等有了经验便是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