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曰柔泉,其水如冰,人若饮之,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如绵而死。”
“不但如此,我更在小路出口处布置重兵,一旦楚军有少量人马穿过小路,我便立时击杀。如此地利,哪里用担心他士颂小儿来攻。”
最后,朵思大王继续说道:“而且中原来兵,征战南中,无非是为自己博取一个名头罢了。”
“他们在南中取胜几次,便会回去,这里,他们待不了多久的。只等士颂率大军返回,我等再杀出去,拿回不韦城,进而北向攻取其他三郡,也不无不可。”
朵思是南中少有的聪明人,但也仅仅限于聪明,而不是智慧了。
否则,他就不会有用南中之兵,去觊觎中原之地的打算,更不会在不了解士颂的情况下,以常理,来应对士颂的南征。
只是朵思大王的想法和应对,从他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不论是演义故事里面,诸葛武侯的南征,还是现在,士颂平定南中之乱,似乎都会被他,用这地利给算计到而吃亏。
想要攻克秃龙洞,就必须被沿路的瘴气,毒泉,艰难道路所阻碍,而损失兵将。
到时候,对面只能以疲惫之军,去面对朵思大王这边以逸待劳的军队。
但这,也就是他朵思大王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士颂超越这个时代的降维打击所在。
他谋划的一切的前提,都是基于这个时代的思路。需要士颂要去进攻他的秃龙洞。
但若是,士颂并不准备进攻秃龙洞呢?
其二,他自认为万无一失的阻塞大路,楚军便无法通行。但士颂这次带来的投石机,不说砸开他这条路,若是士颂也反其道而行之,也在大路的那一边,把路堵住,而后重兵守住小路出口,又会如何?
士颂在听说孟获带着不多的人马去投奔秃龙洞的多思大王,就猜到了他们的打算,于是,立刻选择了这个办法。
他本来就需要时间,来治理南中,来推行新法,来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南中蛮族百姓的站队。
你孟获躲在秃龙洞里面,封闭不出,刚好给了我发挥舆论战,宣传战的机会。
于是,士颂令向宠率军,在去往秃龙洞的大路处,就在距离对方堵塞处不远的地方,自己在外面,也修建了一道更加宏大的土墙,以堵住秃龙洞的出口。
另外,他还在这里设置哨所,时刻盯着秃龙洞方向,避免他们暗中清理掉他们自己堆积的滚石檑木,而后杀出来。
至于那条小路,士颂当然不会派人进入。
他同样也是设置哨所,修建围墙,架起了攻城弩,令断臂校尉吴班,率领一军在此驻守。
连孟获朵思想要派出来打听消息的人,都不放过,完成了对他们的信息封闭。
刚开始的时候,见楚军也在外面修建土墙,堵塞大道,孟获和朵思大王还在嘲笑士颂痴傻。
可等到后来,听说就连小路的出口都被楚军给堵住了,派出去的探哨要么被擒,要么被当场射杀,现在的情况,反而成了他们被士颂给堵在了秃龙洞里面,无法向东向南而去了。
到了这个时候,孟获也好,朵思大王也好,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只是因为时间还不长,朵思还能宽慰孟达安心。
他分析士颂越是这么做,我们越是不能慌,我们要稳住。他觉得士颂定然会比他们急。
毕竟士颂的身后,还有曹操,东面还有孙权,他一定不会在南中待很久的。
一晃眼,三个月过去了。
士颂三月从荆南出兵,五月渡过泸水来永昌郡,在到现在和他们对峙了三个月,时间很快,便到了这一年的秋天。
历史上的此刻,袁绍病故,袁氏内乱,刘备攻叶县,火烧博望坡击败夏侯惇。
只是在这个时空,士颂搅乱了时间轴。
此刻,蒋干暗中去了河北,带去了大量的药物。
士颂不知道历史上的袁绍,是因为何种疾病而死,但不论怎么说,一定都和他官渡大败,好不容易安定了河北的叛乱,接着又在仓亭再败有关。
任何人经历这样的大败,胸中都会抑郁,产生心结,而心结不除,就会有各种问题。
蒋干作为楚侯府的使者,自然得到了袁绍的亲自接见。
他献上了从武陵书院中的医学院带去的各种,类似后世“救心丸”的药品,对袁绍的心病,多少还是有帮助的。
只要袁绍还吊着一口气没有死,袁家就还团结在同一面大旗之下。
即便面对曹操处于绝对劣势,但四世三公的袁家,占据河北四州的袁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多少还有些根基,曹操吞并河北,就没有那么容易。
此时,曹操虽然也在向北用兵,逐步蚕食河北地盘,但终究没有历史上那样的顺利,遇到的阻碍也大的多。
对于曹操来说,好在士颂被赶过了长江,东吴孙家也向自己低头,选择了联合。
关中地区,有钟繇重建关中军团,甚至将潼关以西的地盘,都让给了西凉豪帅,收缩实力之后,更能从关中地区呼应自己的北上。
“南面来消息,说士颂偷偷率军,去了南中,似乎是那彭羕的计谋,起了作用。这南中蛮族,趁士颂大败之机,已经叛乱了。”
程昱的神情,很是得意。
虽然现在,他跟着曹操大军,渡过了黄河,但他更想留在荆州,去对付士颂。
只是曹操却听从郭嘉和荀彧的建议,荆北的南郡和南阳郡二处,全都交给了华歆去管理民生,全力支持曹仁于禁,组建水军,而把自己,给调回了中央。
“士颂。”曹操微微叹了一口气。
“依照这小子的个性,南中乱起,又何尝不是一次恢复实力的机会呢?”
“不过他想要完全安定南中,只怕也需要数年,足够我拿下河北了,灭袁氏,定河北,则霸业成。”
说完,曹操骑着爪黄飞电,向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