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看了一会,便走到一边抹眼泪,顺便询问李沐河,老太公的病情,以及有没有找大夫看过。
李元青跟李远讲了会话,便把他拉到麦芽所在的屋子。牛牛看见爹爹过来了,张开手臂,便要他抱,“爹……”
等到他们都走了,麦芽去把屋门关了,这才回到炕上给你牛牛剥鸡蛋吃,牛牛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好在有一碗糖水,否则他肯定吃不下去。
李氏听着就想哭,“这可咋办哪,咱们难道就看着他走吗?”
李太公的遗体就摆在堂屋的地上,头对着门口,脚朝里面,头前摆着一碗香油灯,一碗白米饭,上面搁着两个熟鸡蛋,中间用筷子穿插而过,直插入碗里。太公的遗体下面铺着被褥,被褥下面垫着稻草。李氏跟李和娘就坐在李太公遗体的旁边,头上也蒙着白布,看不清脸色。
李元青道:“家里的牲口差不多也处理完了,那便把娘一并带上,一起去客栈,等回头把年货置办好了,我再单独送她回去就是,咱家有马车,来回也方便。”
李德中直叹气,“就剩一口气了,也不知是不是在等元青回来,你们快些进去看看吧,我到外面把这个东西烧了,省得待会来不及。”
麦芽倒是不晕车,可就是一路被颠狠了,这会只觉着胃里翻腾不已,浑身也都快颠散架了,真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嗯,那我先睡一会,你待会出去多穿件厚衣服,给娘也带一件,夜里冷,你们守着的时候不防升堆火。”
麦芽把牛牛从李元青手里接过来,站到一边去了。以她的猜测,李太公是脑溢血或是脑梗塞上来了,这病说来就来,又快又难以医治,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根本没法治。
想到堂屋里的场景,麦芽觉得后背凉凉的,“这我知道,可是这样的拜祭要持续几天哪?不会真是三天吧?”把遗体停在家里三天,半夜三更的,她都不敢睡觉了。
麦芽从没在夜里赶过路,头一次赶夜路,总觉着心里虚虚的,说不出的不踏实。感觉外面又静又黑,到了秋天,四周野外更是连虫鸣声都听不到,除了寂静还是寂静。
李远先对着灵堂跪拜,三叩首,之后便拉着李元青,跟他讲了一会话。麦芽把牛牛放在炕上,拿了个小东西给他玩,安抚住他。这间屋子的窗户,是对着院子的。麦芽便把窗子开一条小缝,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
李和跟李元青都在前面驾马车,李氏陪着麦芽坐在里头。牛牛晚了就要睡觉,麦芽一早就让李元青把他的小床搬进马车里头,下面铺上被子,就能给他睡觉了,否则也不能总抱着。
李沐河看见李元青怀里抱着的小娃,笑呵呵的看了又看。李氏担心李老太公的安危,便让他先带着进屋去看看。
麦芽一直待在屋子里,等到牛牛睡醒,把了尿,穿好衣服,又把昨晚睡的床铺整理干净,这才出了屋门。
麦芽乖巧的叫了他一声,出了门,嘴巴就得放甜,才不会叫人说你拿架子,这一点,她比谁都懂。
李远娘是个矮胖的妇人,加上一脸的雀斑,实在算不得好看,不过这长相在乡下的妇人中间,也属正常。
麦芽思量一番,觉得这是目前最快最方便的法子了。
看见麦芽抱着牛牛过来,李和站起来,眼睛微红的对她道:“带着牛牛去磕个头吧!”
临近那间屋子,就有股子浓烈的药味传出来,屋子门口还摆着个火盆,不过那火盆没点上,只在一旁烧着些东西,大概是薰药之类的。
麦芽让李和把小床搁在炕上,先把牛牛安顿好了再说,他们这些大人都好办。
牛牛看着那几个厨子手不停的忙来忙去,大概是觉着好玩,他看的眼睛一眨不眨。那个年长的厨子,看牛牛长的白白净净,煞是可爱,便徒手抓了块烧好的肉,递给他,“来来,小娃儿,吃块肉吧?”
李远很快也赶回来了,但林翠没回,冬冬太小了,一路颠簸受不了,再者说,他太小,来这儿不好。所谓的不好,是对冬冬本身不好。牛牛是没办法,不得不来,算起来,也是太公唯一的重孙呢,不来哪行。
那老厨子听她夸自己烧的菜香,笑的更大声了。麦芽却慢慢往后退了退,不无尴尬的盯着他的双手,最终还是眼不见为净的,抱着牛牛跑到外面去了。
李氏也点了盏油灯过来,一看这屋子,还算不错,炕上收拾的很干净,就是被子旧了些,里面堆着些农具用品。
麦芽在心里哦了一声,当初林翠成亲时,她也没能来送亲,自然也没见过李远的爹娘,算起来李远跟李和是表亲,也应该算是李元青的表亲了,可是因为李远跟李和家住的比较近,两人从小在一块来往,感情自然来的深厚些。
“怕是不用三天,刚才来了个长者,说太公这是喜丧,今天算一天,明天是吉日,最好是赶在明日午时前下葬,小叔说下午去找抬棺的人,等找着了,明日一早入殓,正午之前下葬,等下了葬,咱们就能回去了。”
李氏这会只顾着哭丧,不是她伤心过度,是非得有人坐在那哭不可。李元青的小婶娘,也就是李沐河的媳妇,也忙的不可开交,这是她的家,来了奔丧的客人,给人端茶送水啥的,都得她安排人干。还得备下午饭,不能叫人空着肚子来,空着肚子走。
想着堂屋里躺着一具遗体,不说还没事,一说起来,倒是真挺瘆人的。先前站在廊檐下拜祭时,她曾偷偷看了一眼,李太公穿着寿衣。这寿衣跟平日里穿着的衣服不一样,有些像唱戏人穿的戏装,绿色的底子,连鞋跟帽子也是一样的绿色。太公脸上蒙着一张黄纸,有些胆子大的拜祭者,都会去掀开黄纸,瞻仰下亡者的仪容。麦芽是不敢的,打死也不敢。
李氏不放心外面,坐了一会便出去了,屋子里只留下麦芽跟李元青。
随着中午的临近,院子里越发闹腾起来。不知从哪请来的厨子,还带着两个徒弟,三人在院子里,靠近厨房的一边,架起了土柴锅,用来烀整块的猪肉,猪蹄子。还有些刚宰杀的鸡鸭,看来荤菜不少,可就是不见有青菜,最多的是豆腐。现在是寒秋,又不是盛夏,除了小白菜跟香菜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可吃的青菜。
麦芽摇头,“他哪里是急,是饿的,从早上醒来到现在,啥也没吃,以往在家里,这个时间,他早都吃饱饱的了。”
昨晚进来的时候匆匆忙忙,加上天又黑,她也没仔细瞧李沐河家的屋子。但这会也瞧不出本来的样子了,正屋的廊檐下,挂着长长的白布,只有厨房跟她住的屋檐下,挂着一小块红布。
好不容易进了屋子,看见那平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的老人。
正说着话时,李远端着大碗进来了,“厨房里摆的都是猪肉,早上现杀的,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也是刚刚煮出来的鸡蛋,顺便弄了些红糖过来,看看行不?”
麦芽接过他递来的白布,也没再说话。怎么说呢!李太公年纪也大了,说句不好听的,活的也够本了。别人不知道脑溢血的病症,她可知道,就是缓过劲来了,轻者偏瘫,重者卧床不起,到时大小便都在床上,非得有人伺候不可。那种生不如死的日子,还不如眼睛一闭,去了了事。
麦芽乘着机会,叮嘱李元青,“过一会你去看看牛牛他奶奶,总这样哭,会把身子哭坏的,要不拉她出来吃些东西。”李氏跟李和娘从早上就一直坐在那哭丧,每来一个拜祭的客人,都得哭一哭,可老这样哭,很伤人的。
李氏安慰她道:“别担心,就快到了,再过一个大转弯,就能到李家村了。”李太公病重的时候是住在小儿子家的,并不在原先的老宅子,他们此时也正是往李家村去。
旁边好几个婆娘也猜到麦芽不懂礼,便也催她戴上白布去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