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拿着围嘴,给牛牛擦嘴,没好气的道:“你以为我不想给他多蒸一个,关键他才多大?不过才五个月,有些小娃在这个年纪还没有开荤呢,他每天中午一个蛋,晚上一个蛋,吃多了能消化吗?万一闹肚子,我看你哭去吧!再说,不是还要喂奶嘛!”
在某些方面,男娃跟女娃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女娃讲话较早,但女娃却没有男娃身板硬实,也就没男娃走路早,各各有千秋吧!
吃馍馍有些味淡,没荤腥。麦芽便在菜上多下功夫。
采竹笋耗费的时间,前后加起来,有十几天左右,直到后面下了一场大雨,山路湿滑,不能再往山上跑,才作罢,而且这一场雨过后,很多竹笋也就都老了,稍微老些的竹笋,吃着发苦。
这炖老鳖可不是拿急火炖出来的,越是小火,越是慢炖,才能激发出最大的营养价值。这只老鳖毕竟活了有几年,肉质有些老,不慢炖肯定不成。
忙完了这一批,村里人还是忙的很,受到田家去年的带动,什么下黄鳝笼,网小龙虾,下棉花秧,以及开荒种菜种大豆的人,也越来越多,整个村庄都是一片繁忙播种的景像。
忙完了这一批,二妞才有时间跑过来跟她讲话,“叫你们等急了吧,哦,对了,你要不要尝尝我炸的臭豆腐?以前尽吃你做的了,不如来尝尝我炸的吧,也很好吃呢!”
吃饭的人一多,做饭也就不用精致了,只要吃着下饭,够劲就成。
麦芽最近奶越来越少,为了不让牛牛饿肚子,她总是在喂奶前,先给他中国致公党些米糊糊,里面还加了煮熟的蛋黄,绞碎之前,和在米糊里面,总比光吃米糊强一点。
林氏推辞道:“还是给麦芽跟郑玉补补,牛牛还小,要喂奶,我家小娟大了,奶都快断了,用不着,郑玉也得补,瞧她瘦的,好似一阵风就能刮跑了似的。”
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是等来干活的人走了之后,只剩他们几个,才开始吃的。麦芽也正好可以老鳖汤端出来,她舀了些汤出来,用汤汁煮了些豆腐,也算是给他们都补补了。特别是李和,毕竟是他抓的,所以这老鳖肉得有他一半。
麦芽在屋里哄着牛牛的时候,也睡着了,蒙了一觉醒来,看着牛牛还在睡,便轻手轻脚的拢好衣服,拉开门去了院子里。外面那么多的活,她也没心思磨叽。
田氏忙凑上来看,可惜油灯挺暗的,看不大清楚。
一屋子人,都笑了。牛牛被麦芽抱在怀里,也坐在大桌上,他见大人们都笑,他也跟着乐。李元青逗他,道:“你知道我们笑啥,也就跟着笑,看这口水流的,你娘做菜都不用搁加水喽!”
二妞释然的笑道:“那成,我明儿就找秦大夫帮我们写个招工启示,搁在店门口,哪怕是少赚些钱,我也认了,总不能把如意老放在她奶奶跟前。”
另一边小娟也抓着馍啃着,她一直把视线盯在牛牛脸上,嘴里也叽里咕噜的不知在说啥。有人说,小娃们互相之间,可以听懂对方的外星语。也不晓得牛牛能不能听懂小娟讲的话,不过牛牛显然对小娟不感兴趣,他现在只对手里的馍兴趣十足。
二妞道:“啥是钟点工?”
庄县本来就没多大,在这里遇上熟人,也实属正常。自打麦芽跟李元青成亲之后,她在县城里再没见过谢文远。见与不见,对她来说,实在不是啥值得关注的事。
所以麦芽这几天,不是蒸馍馍,就是蒸花卷,再不然用玉米面和了做成玉米馍馍。吃馍拿着方便,也不用带那么多碗碟。
快到饭点了,小摊上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二妞顾不得跟她说话,她要去做生意了,但她叮嘱麦芽,中午一定得在这儿吃饭,说完她便忙着炸臭豆腐,拌凉皮去了。她如今也学会做凉皮的方法,自己每天起早贪黑的做,凉皮也很快成为庄县小吃里的新贵。像这种平民食物,只要味道过的去,肯定好卖。
收完鸡蛋,麦芽才把鸡食撒在鸡笼里,母鸡们一听见动静,全都跑来了,田家的鸡也在其中,两家母鸡加起来可就不少了。麦芽又回屋盛了些玉米面,又在菜园里剥了些白菜的老叶子,扔进去,小鸡本来就是杂食性的,逮啥吃啥。
李和一路跑回来,早饿的前心贴后背,一等把老鳖放下,便赶紧跑到厨房去大吃大喝了。那馍馍还是热的,菜也没凉。
喂完了鸡,她便抓紧时间,烧火把老鳖炖了,前面的步骤弄完了之后,她把老鳖连同汤汁一块放进瓦罐中,上面盖上盖子,放在炭炉上,用炭火慢慢温着。
田氏笑道:“你们娘俩今天也有口福了,晚上就在这儿吃老鳖吧,反正这老鳖也大,正好给你们都补补。”这会正是中午,在院子里帮忙的婆娘们都回家伺候孩子相公去了,要过会才能来。否则田氏真不敢讲这话,老鳖再大也受不住人多啊!
要想推陈出新,绝不是有信心就够了的。
牛牛拉完便便了,麦芽把他侧过来,一手抓着他的小腿,把他提溜起来,快速的给他擦了屁屁。李元青也去院里拿着铁锹,把便便铲起来,倒在果树根底下,这可是最好的天然肥料呢!不能浪费了。
田氏他们干活的时候,也就把牛牛的大木盆摆在边上,偶尔给他把个屎尿,别理脏了衣服就成。林氏看牛牛这样听话,羡慕不已,她家小娟就不行了,不能放下来,非得在她背上趴着,林氏用了块布把她裹着,背在后背,睡觉也这样背着。
林氏喝着老鳖汤,道:“我家小娟比牛牛大几个月呢,也才长了两颗牙,想不到你家牛牛这样快就长牙了。”
家里咸货也有不少,便见天的烀只咸鹅或是咸鸭子,给他们就馍吃,再来就是配些青菜啥的,菜园子正月里新种的小白菜还没长出来,她就用烀咸货的汤,烫些大白菜,烧的软烂可口,因为有了咸香味,也好吃的很。
林德寿的笑声从马车外传来,“哎呀,牛牛好不容易进一次城,这些小东西也不值几个钱,无防,无防啊!”他见牛牛对街道路上的热闹喜欢的不得了,大手一捞,就把他从马车窗户上直接抱了下来,带着他边走边看,一老一小,玩的不亦乐乎。
果然叫她看见田麦芽怀里也抱着小娃,就站在路边,不过却没有看向他们这边。
麦芽让田氏带注意着牛牛啥时候醒,她回家去炖老鳖,顺便还要把家里的鸡喂喂。
麦芽先去厨房搁下装老鳖的盆,随后去里屋舀了半盆碎玉米渣,这是在磨玉米面的时候,用筛子过滤出来的粗颗粒,细的面,可以做馒头吃,吃的就可以拿来喂猪,或是喂鸡都行。
麦芽低头看牛牛想拉便便,赶紧抱着他跑到院门外,又喊着田氏拿些草纸给她。牛牛每天得拉一回,准时准点的,一点都不要操心。
麦芽瞧着小娟红扑扑的小脸,道:“鱼汤马上就好了,等会你盛些喂给小娟喝。”
二妞店铺门口支了个棚子,里面摆了四张小桌子,板凳也是小号的,这样比较不占地方。因为她这里只卖凉皮跟臭豆腐,客人来了就吃,吃完便走,流动性大,小本经营,小钱赚着。
李家的门还是简单的竹门,俗称柴门,便是这样的。
她一问,麦芽才反应过来,自己讲过了,古代人哪知道啥是钟点工呢!不过照二妞现在的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一位钟点工,要是请长期的,他们也负担不起,而且做臭豆腐,最忙的也就是中午或是傍晚,拢共加起来也不过两个时辰左右。
县丞的官职仅次于县令,相比没有实权的师爷,县丞一职的确更有前途些。
林氏道:“小娟能吃饭了,等下我用鱼汤泡馍,这小丫头胃口不是很大,每回吃饭都得我哄着,才肯吃。”
小娃性子急,牛牛坐在麦芽腿上,很快就没了耐心,吭吭唧唧的。麦芽哄拍着将他抱起来,见二妞忙的很,便跟王大庆打了招呼,中午他们肯定是要在临仙楼吃的,那里有厨子,又有地方,吃饭方便,反正又不她掏钱。
到了临仙楼门口,还没到用午饭的时间,店里没什么客人,伙计们都有打扫门庭,擦桌子。
陈二顺给来帮忙的人发了工钱,他比田氏他们会算,工钱给的并不高,至少比去年田家请人干活时,低了一些,不过陈二顺送了他们一人一斤干笋丝,一斤虽然不多,但也不少了。泡发了,可以吃很多顿的。
就像现在,她远远的看见谢文远跟宏桂芹,一路往这边来时,她只是很随意的瞟了眼,接着但转开眼睛,带牛牛小摊上的小玩意。牛牛刚才吃过陈老爹给他买的糖人,这会又瞧见又卖糖人的,便一个劲的往那个摊位上蹭,嘴里还啊啊的说着什么。
牛牛哪懂她说的是啥意思,只是一个劲的对娘亲傻笑。
家门口的果树差不多都开花了,桃花一早就谢了,现在正开始长叶子,放眼望去,一片青绿色,很漂亮。先前她在娘家院子里种的野蔷薇花也正怒放,野蔷薇香气浓郁,不似月季花香味太淡,而且她挖的野蔷薇颜色也漂亮的很,因为土质肥沃,所以长的很快,都已经爬上墙头了。麦芽站在院外还能看到一朵朵粉色层层叠叠的花瓣,要是刮起一阵风,那花瓣便顺着风飘散开来,那场景真跟画里似的。
冬生看他笑的可爱,走过来,蹲在牛牛跟前,逗着他玩,“你这小子拉个便便也会赶着饭点,以后是不是还得天天抓着饭点拉便便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