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一听说,不是疫病,心就放下了,“不是疫症就好,小娃儿有个小病小灾的,那也是正常的,行了,那你们赶紧去吧,赶早回来。”
麦芽心下了然,看来黄大全这小子,面上油嘴滑舌,心还是挺好的。她坐着剥了一小碗板栗,剩下的就都留给林大姑剥,也让她端些给小花爹尝尝。临走时,她又跟大花姐妹俩个说好,等会用马车来接她俩进县城。一听说要进城,两个小娃激动坏了,要不是还生病,这会只怕都得在床上蹦翻天了。
秦大夫仔细看了两个小娃的眼睑,舌头,以及手心,甚至连脚心都看了,然后问道:“她俩发热多久了?”
秦语堂看他一眼,然后点点头,把装好的几包药材递给他,“没错,就是他。”
二妞不好意思的吐吐舌头,拍了拍小花的脸蛋,笑嘻嘻的道:“我这是准备做最坏的打算,你们看吧,有了我的猜测,所以你们现在才会觉得那位帅帅的郎中这样好,简直是大善人哪!”
因为要带了她们两个,于是田氏又从家里抱了两床旧棉被铺在上面。之前他们拉砖的板车,早都坏了,后来李元青琢磨着,又自己用木板做了一个板车,这车轱辘当然是从专门的铺子里买的。不过这板车经过了改良,由原先的两轮,改为四轮,这样人坐在上面就舒服多了,而且他们家的驴子也长大了,喂的料子也好,身板长的很结实,拉上几百斤的货物都能跑上一天,这也得归功于麦芽平时对它的照顾。
冬生一直站在柜台边上,看着他抓药,他可能没想到人家大夫会主动跟他讲话,所以在呆愣了片刻之后,才微笑着回答道:“我们家就住榆树村,您不常下乡,可能没听过这个地方,哦,她们两个是我们邻居家的小娃,因为家里大人病着,正好我进县城有事,便随道带着她们一块过来了。”既然人家大夫主动开口问了,冬生便把麦芽跟二妞都一一介绍了。
麦芽冲二妞作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她别再讲话,让她俩睡一会。
李氏站在自家门口,看见她们娘三个叽叽咕咕的,便扯高了嗓门询问。见她问了,麦芽又只得跑过去,把事情又给她讲了一遍。李氏的反应跟田氏一样,她转身也叫李元青去家拿上几十文钱给麦芽带着,以防万一。
麦芽进来的时候,快速扫了一眼这间药铺,正对着门的,是一排药柜,零零总总有不下上百个小抽屉,与外面隔开的地方摆着个高木柜子,显然是他们抓药称量的地方,而这位秦大夫问病看诊的桌子,则是摆在门的一边。陈掌柜进来的时候,他大概正在看书,因为在他面前的桌上摆着一本翻开的书卷。
秦语堂看着他们走出门,默默的把桌上的钱收下,神色莫测。
冬生一拍脑门子,恍然大捂,差点就被二妞带沟里了,“我就说嘛,他看着也不像个唯利是图的郎中,还是麦芽说的对,二妞,以后可不许再胡乱猜测别人了。”
麦芽被她弄的哭笑不得,瞧她坐的那样稳当,只得带着她一块去。也因为路上有了她,叽叽喳喳的没完没了的讲个不停,这一路才没那么寂寞。
麦芽笑着宽慰她,“娘,我不是那么个意思,以后咱家卖熟食,或者卤肉,当然还得往他那儿送,只是这生货,得批发,得称量,他要开饭馆,哪里有空做,如果能有个专门的店铺,咱就不用费心,只要把东西送去,怎么卖,怎么做,跟人家支一声,以后哪还用得着管?这是长久计划,咱现在不得不考虑。”
第二天一早,麦芽忙完家里的活之后,便把昨儿分剩下的板栗,用小篮子装了,怕是有四五斤的样子,准备送到林大姑家去,她答应了大花跟小花,可不能失言了。
他们上回到陈掌柜店铺的时候,也是在二楼雅间坐的,现在快临近中午了,他的店里热闹不已,进进出出的成绩,看样子生意还不错,在跨过门槛时,麦芽回头瞧了眼宏记客栈,大概是还没到中午,他那边住店的客人不多,显得冷冷清清。想起林翠跟宏宝的事,她还真想冲过去把宏宝臭骂一顿,或者干脆将他痛扁一顿。想归想,现在还不到真要找他算账的时候。
听说要去县城,一穿好衣服,两个小娃就顶着风,眼巴巴的等在家门口。瞧见板车来了,两人欢叫着迎上去。
坐在堂中,一个身着青布粗衣的年轻男子,闻言站起身,只见他面容清瘦,身材挺拔,眉宇间有股子书生气息,要是细看了就会发现,他的面容,已不光是清秀可以形容,甚至算得上俊朗。他一见陈掌柜来了,连忙起身,拱手对他施以一礼,“原来是陈掌柜,您是来买药,还是要看病?”
她说的情况,麦芽是知道的。有些瘟疫的病症也会高烧不退,林大姑一见着孩子发烧,就害怕是不是瘟疫,更不敢出去找人帮忙,就怕人家说孩子得了瘟疫,要是到时候村里人再嫌弃她们,说三道四的,那可怎么得了。恰巧昨儿孩子在外面的玩的时候,小脸红通通的,叫福婶看见了,所以她才知道。
她跟二妞一边坐一个,给她俩挡着些风,冬生边走着路,边赶着驴车。
在经过福婶家门口时,瞧见孙良树蹲在自家院子里喝玉米糊糊,福婶正端了凳子从门里出来,准备坐到大门外吃饭的。她看见麦芽跨着篮子打她跟前过,笑眯眯的招呼道:“哟,这不是田家丫头吗?一大清早的,这是要去哪儿啊?”她最近经常看见田麦芽从门串户,偏偏她又是个爱讲闲话的人,最近村里没啥事可说,把她给急的,抓心挠肝,别提有多难受。
她后面的话,麦芽却没听清,只听见她讲到克小娃,她心里一沉,难不成连大花跟小花都病了?
冬生正在拿钱的顿住了,这叫什么答案,什么叫有,什么叫没有?麦芽却听的明白,她将哥哥手里的钱袋子拿来,数了五十文钱放在柜台上,又对秦语堂道了谢,便带着他们回陈掌柜那去了。
孩子的抗病性比大人强,若是大人烧这种程度,哪还想动弹,可小娃不一样,烧成这样,都还有精神嘻嘻哈哈。
麦芽笑道:“你俩别急,我把板栗都给你们带来了,等下剥了壳再给你们吃,那我去外面剥板栗,你俩就在这儿乖乖睡着,等一会再给你们把板栗肉送来,好不好?”
麦芽只得把钱收下,看着准备好了,冬生便挥鞭子赶着驴车走了。经过二妞家门口时,又碰上二妞。她听说大花跟小花病了,又听说她们要去县城找大夫,便自告奋勇的要同他们一块去,要是不找陈掌柜,找她哥哥帮忙也行啊!二妞是急性子,不等他们同意,便回家跟她娘讲了一声,随后风风火火的跑出来,窜上板车,就嚷嚷着冬生快些赶车。
“林大姑?”麦芽站在豆腐坊里,朝后面的院子喊了一声,却半天没听见回音。她紧张了,怕真出什么事,就直接进了林大姑家的后院。
麦芽清了清嗓子,眼睛滴溜溜的转,“呃……我以前看过一本医书,就说过什么内器分五脏,当时也不懂,就随便记着了,以前人家不也说嗓子眼,嗓子眼的,而且我娘杀鸡的时候,都要抽出一截气管,我……我就想着既然鸡都有气管,人当然也有了,你说对吧?”她这番解释,若是仔细去琢磨,简直就是狗屁不通。因为秦语堂问的绝不是名称,他是想知道,她是怎么晓得炎症会倒置发烧的,这个就连他也不敢妄下断论。毕竟这里没有专业检测仪器,看不到身体内部的病症。
在称量分装的时候,他居然也跟冬生闲聊起来,“你们是哪儿的人?这两个是你们的妹妹?”
麦芽笑了笑,“当然带来了,我们昨儿炒好的时候都太晚了,所以才拖到今天早上才给你们送来。”她摸了摸她俩的额头,又仔细查看了她俩的手心,以及前胸后背,又听了听她们呼吸的时候也没有太喘。中医的望闻问切,她都不懂,也没有听诊器,光凭着肉眼看,也难以看出啥端倪。
二妞抱着小花,仰头对他笑道:“这有啥不明白的,人家是要看你有没有诚意,看你会不会做人,这都不懂?或许这药只值二十文,他故意把价钱抬高,你要是给了二十文,他也不亏本,要是给了五十文他就赚大发了,他这是能多要就多要,这回明白没有?”
二妞悄悄拐了下麦芽,用嘴巴朝秦语堂的方向努了努,无声的告诉她,人家秦大夫,正在打量她,麦芽转头瞪了她一眼,随后只将目关切的目光,放在小花身上。
麦芽笑道:“我家现在没事,昨儿我跟二妞他们上山去捡板栗了,哥哥想把板栗带进县城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卖处,咱这山里板栗树都成片的长,不拿去卖,就都得烂在林子里,太可惜了,要是带上大花小花,我哥哥一个人可不成,反正我在家也没事,干脆陪着她们一起去,你在家还要照顾叔叔,别跑这一趟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力替她们找个好大夫,再把她们平平安安的带回来。”
田氏在院子里,听见他们兄妹两个讲话,冲他们高声道:“你林大姑过的也不容易,既然咱们知道了这事,就不能不管,你就带着小花她们去吧,要不要带上点银子,万一诊费不够怎么办,这不行,我回去给你们拿些钱去。”田氏自说自话,转个身又往家去拿钱了。她也是当娘的,当初麦芽寻短剑,她四处求医问药,其中的那心疼跟苦痛,只有当娘的才身有体会,所以现在她也见不了邻家的孩子生病,都是乡里乡亲,林大姑家条件又不好,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她的孩子病着吧?
冬生见妹妹为难,一时也不知道怎样替妹妹解围,只得询问起两个小娃的病,“大夫,她俩得的不是疫症吧?”
麦芽被她这番话说的莫明其妙,难道家里有病人,就是晦气了?虽然心里不服她讲的,可麦芽也不能真跟她辩驳,“福婶,您还是慢慢吃饭吧,我先走了。”再讲下去,只怕福婶能讲出更多不堪入耳的话呢,谁都知道她是有名的长舌妇,而林大姑家故事最多,也就成了她的头号话题。
病症找到了,秦语堂便专注着写下药方,然后自己亲自去抓药配药,他这店里连个抓药的学徒都没有,什么事都得他亲自来。
秦语堂终于拉回心思,又细细给她们把了脉,才说道:“不是疫症,如果只是一味的发烧,还伴着咳嗽的话,就只是普通的风寒,我看她们身骨瘦弱,应该是因为她们体质太弱,加上时节骤冷,风邪侵入肌表而引起,才会久热不退,我给她们开些去风寒的药,不过即使是普通的风寒也得小心调理,内经有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若是现在不调理好,总会留下病根。”
林大姑听了她的话,也心软了,她哪里是不想给娃儿瞧病呢!只是这一没钱,二没能力,光靠她一个人,又能怎么办?
麦芽安慰她道:“婶,咱们这里今年既没涝,也没旱,哪来的瘟疫?但是咱们得知道娃儿究竟是啥毛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我哥等下要去县城,真要不行,咱用驴车把孩子带到县城里去,请大夫瞧瞧,总不能就让她俩在家躺着,啥也不做吧?”
小花干脆用行动证明,一下钻进被子里,只露了两个小眼睛出来。
二妞怀里抱着小花,冬生也背着大花,到了雅间之后才将她俩放下。二妞头一次进这么贵的酒楼吃饭,一到里面眼睛就转个不停,嘴里还在啧啧称赞。
林大姑闻言欣喜不已,“这……这怎么能麻烦你们呢,冬生要是真去县城,要不我跟他一块去吧?你家活也多,哪能总麻烦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