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音乐结构融合了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与电子合成器音效。
前半段以古典女高音咏叹调《香烛已燃尽》(il dolce suono)为基底,后半段则通过电子音效和人声实验,模拟出外星生物的空灵音色。
是阿尔巴尼亚女高音歌唱家inva mulla tchako,并合成了另一位男歌手声音制作而成。
电影中的这首歌曲,其声音部分借助了电脑合成技术,展现了超越人类极限的音域表现。
歌曲的音域跨度惊人,超越了四个八度,堪称声乐领域的“天花板”。
更令人惊叹的是,某些段落中,真假音的转换速度快到令人窒息。
短短两秒内,歌手需要完成三个八度的连贯跨越。
这种技术难度,即便是最顶尖的声乐大师也难以轻松驾驭,堪称对声带控制力的终极考验。
在地球上,张靓颖曾经翻唱过这首歌。
她以无伴奏形式完成全曲,凭借强大的头声共鸣和稳定的气息支撑,精准复现了原版中“非人类”的电子音效段落。
可以说,张靓颖的版本相当精彩。
劳拉拿到曲谱后,看看曲谱,又看看许参。
她难以置信地说:“这……这……”
如果说劳拉之前对许参的话不以为意。
那么,现在她心里也没底了。
此时,意大利的另外一位音乐家威尔第也找到了许参。
在看到劳拉的吃惊表情后,威尔第打趣道:“怎么,什么样的作品能让你如此失态?”
威尔第走上前去,看了看,然后激动地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许参说:“如果不行的话,其中有些声音是可以用合成技术代替的!”
话音刚落,劳拉和威尔第异口同声地喊道:“不行!”
在他们眼中,这首歌的难度虽然极高,但若用合成音替代原声,无疑是亵渎了音乐的灵魂。
许参见状,讪讪地笑了笑:“那……能唱吗?”
威尔第立刻抢过话头:“劳拉,这个你把握不住,让我来!”
劳拉一听,直接爆了粗口:“vatene a quel paese(滚蛋)!”
许参看着眼前这位平日里优雅端庄的女艺术家,此刻竟毫不掩饰地爆出粗口,内心不禁暗笑:“呵呵,果然艺术家都是性情中人啊!”
劳拉和许参道别后,匆匆离开了。
临走的时候,她还抱歉地说:“尊敬的许先生,接下来就由威尔第来招待你了,我要去闭关了,谢谢你的作品,你是我见过最伟大的艺术家!回头我再尽地主之谊!”
……
距离音乐会的召开还有一段时间,许参一行人在威尔第的带领下,开启了畅游意大利的旅程。
有了之前在俄的演出经验,乐队成员们早已褪去了初次登台的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容与享受。
毕竟,第一次是紧张的,之后就是享受了。
意大利,这个对音乐充满敬仰与热忱的国度,仿佛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音符。
七月的意大利,正值锡耶纳爵士音乐节的盛事。
作为意大利音乐文化的象征之一,这样的盛会自然不容错过。
威尔第带领许参等人来到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