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无论青榕城是否有船停靠,穆清也打算实地去走一段。
青榕城的人口太多了,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穆清现在急需打开外部市场。
随着北阳和南湾并入穆清的版图之中,劳动力有了,生产力随着科技发展将会逐渐提高。
蒸汽机都出来了,蒸汽发电机还会远吗。
等彻底进入工业时代,生产力水平提高,将会产出大量商品,只有进行经济流通,才可持续发展。
而要想去青榕城就避不开船。
其实天驰王朝的造船技术还算成熟。
这个时候,在船舶的强度与水密性与结构方面,天驰王朝已经使用了铁钉连接方法来保证船体的强度。
主流的造船方式是采用了榫接和铁钉并用的连接法。
而为了保障船舶的水密性,捻缝技术也已经出现。
人们会用桐油、石灰、麻纤维做成捻料填于连接处的缝隙中,提高了船舶的水密性。
但安平的造船技术显然还不太成熟。
穆清想着之前拼接过的郑和宝船的模型。
她对船舶的结构、比例熟知。
穆清迅速找到了成素。
成素得知穆清来由时不免一惊:
“造船?是要造帆船么。”
成素见多识广,但穆清开口就要造可以远行的船只,这对成素来说有些困难。
她想着船到达的目的地,问道:
“我记得青榕城已经许久未有人前去,不知是否会有港口。”
港口一事穆清也不清楚,去过青榕城的人在安平屈指可数,而如今安平就有一人。
李民年轻时随军队到达过青榕城,他转身就过来了:
“青榕城局势复杂,生活原始,当年我去的时候是没有港口的。”
李民笑呵呵说道,他看向穆清。
这两年来,李民是彻底被穆清栓在了安平,平日研究研究医术教教书,下班后就去美食街逛一圈,这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的。
他听闻穆清要造一艘大船去安平立马就过来凑了个热闹:
“安平会造船的人少,会造大船的匠人都在权贵手中,若真能造出船来,我看往返盛京都快得很。”
李民说的是实话,安平的匠人确实少。
穆清从这几城之中挖了许久才挖到几十人。
安平的工匠造个小船还想要想造能航行远游的大船倒是够呛。
幸好墨家来人了,墨家机关术一等一的好,也有造船的人才,弥补了安平这一方面的空缺。
但没有数据的支撑,一切都是空口白话。
若是真要按着这个时代的造船进度,穆清怕是要和成素等人研究几年才能得出最终数据。
但幸好穆清还记得一些数据。
郑和宝船长约138米,宽约56米,长与宽的比值约246,这种长、宽比值正好可以使船体稳定。
穆清将比例脱口而出,站在一旁的成素似乎是在思索。
李民欣赏的看了一眼穆清。